送文淵閣待詔端孝文使朝鮮

· 王璲
扶桑日出曙光寒,帆掛長風積水寬。 漢武開邊分四郡,聖朝遣使撫三韓。 河山誓重畿封遠,雨露恩深島部安。 想見藩臣迎節下,猶存黼冔舊衣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扶桑:古代神話中的東方神木,這裏指代東方。
  • 帆掛長風:帆船掛起帆,乘風而行。
  • 漢武開邊:指漢武帝時期開拓邊疆。
  • 四郡:指漢武帝時期在朝鮮半島設立的樂浪、臨屯、玄菟、真番四郡。
  • 聖朝:指當時的明朝。
  • 撫三韓:指明朝派遣使者安撫朝鮮半島,三韓指古代朝鮮半島的三個部落聯盟:馬韓、辰韓、弁韓。
  • 畿封:指京城周圍的地區,這裏指明朝的疆域。
  • 島部:指朝鮮半島。
  • 藩臣:指朝鮮的臣子。
  • :指使者的符節,代表皇帝的權威。
  • 黼冔(fǔ xǔ):古代禮服上的圖案,這裏指朝鮮官員的服飾。

翻譯

東方的太陽初升,曙光帶來一絲寒意,帆船掛起長風,乘風破浪,水面寬闊。漢武帝時期開拓邊疆,設立了四個郡,而今明朝派遣使者去安撫朝鮮半島。明朝的疆域遼闊,雨露之恩深重,使得朝鮮半島得以安寧。想象着朝鮮的臣子迎接使者的場景,他們的服飾依舊保留着古老的風貌。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明朝使者出使朝鮮的情景,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和對歷史背景的回顧,展現了明朝的威嚴與恩澤。詩中「扶桑日出」和「帆掛長風」描繪了壯麗的東方日出和帆船乘風破浪的景象,象徵着明朝的強盛和使者的使命。後兩句則通過對比漢武帝時期的開邊和明朝的撫邊政策,強調了明朝的和平與恩澤。最後兩句則想象了朝鮮臣子迎接使者的場景,展現了明朝與朝鮮之間的友好關係。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明朝和平外交政策的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