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 · 代閨人春愁

羅巾拭遍傷春淚。夜長香冷人無寐。獨坐小窗前。孤燈照黯然。 關情雙紫燕。腸斷鴛鴦伴。無奈武陵迷。恨如芳草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菩薩蠻:詞牌名,原爲唐教坊曲名。
  • 代閨人春愁:這裏的「代」意爲模仿或代表,閨人指的是閨中女子,春愁即春天的憂愁。
  • 葉紈紈:明代女詞人。
  • 羅巾:絲織的手帕。
  • 無寐:無法入睡。
  • 關情:牽動情感。
  • 紫燕:燕子的一種,常用來象徵春天的到來。
  • 腸斷:形容極度悲傷。
  • 鴛鴦伴:鴛鴦常被用來比喻恩愛夫妻或情侶。
  • 武陵迷:源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武陵人迷路而發現了桃花源,這裏可能指女子對愛情的迷茫和嚮往。
  • 恨如芳草萋:恨意如同茂盛的芳草,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翻譯

用絲織的手帕擦乾春天的淚水,夜晚漫長,香爐冷清,讓人無法入眠。獨自坐在小窗前,孤燈照得心情黯淡。

雙雙紫燕牽動着情感,心中對恩愛鴛鴦的伴侶感到極度悲傷。無奈地迷失在對愛情的嚮往中,恨意如同茂盛的芳草一般。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一位閨中女子在春天的夜晚,因思念而無法入眠的情景。詞中通過「羅巾拭淚」、「香冷人無寐」等細節,生動地表現了女子的孤獨和憂愁。紫燕和鴛鴦的對比,加深了女子對愛情的渴望和現實的無奈。最後,「恨如芳草萋」一句,以芳草的茂盛比喻恨意的深重,形象地表達了女子內心的複雜情感。整首詞情感細膩,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女詞人葉紈紈的才情和對女性情感世界的深刻洞察。

葉紈紈

明蘇州府吳江人,字昭齊。葉紹袁長女,葉小鸞姐。三歲能誦《長恨歌》,十三能詩,書法遒勁有晉人風。嫁袁氏,鬱郁不得志。小鸞將嫁而卒,紈紈哭之過哀,發病死。有《愁言集》。 ► 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