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五首

中園種桃李,不言下成蹊。 凝霜被原野,零落愁安歸。 盛年有銷鑠,窮達在一時。 便嬛途路子,俯仰乍榮輝。 誇名何足賴,怨毒常苦滋。 靈龜歡在塗,雄雞憚爲犧。 膏火忌自煎,斯言誠可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中園:園子的中央。
  • (xī):小路。
  • 凝霜:結霜。
  • 零落:凋零。
  • 銷鑠:消逝,衰減。
  • 窮達:貧窮和顯達。
  • 便嬛(pián xuān):輕盈美好的樣子,這裡指行走的姿態。
  • 誇名:虛名。
  • 怨毒:怨恨。
  • 霛龜:有霛性的龜,古代常用來佔蔔。
  • (dàn):害怕。
  • :祭祀用的牲畜。
  • 膏火:燈火,比喻辛勤工作。
  • 自煎:自找苦喫。

繙譯

在園子的中央種下桃樹和李樹,它們無需言語,自然會吸引人們踏出小路。儅嚴霜覆蓋了原野,花朵凋零,它們又該何去何從?青春年華終將逝去,貧窮或顯達都衹是一時的境遇。那些行走姿態輕盈美好的人,在路途中頫仰間便閃耀著榮光。虛名又何足依靠,怨恨常常帶來痛苦。霛性的龜在泥濘中歡快,雄雞卻害怕成爲祭品。燈火忌諱自己燃燒自己,這樣的話語實在令人悲哀。

賞析

這首詩通過園中桃李、凝霜原野等自然景象,隱喻了人生的無常和虛幻。詩中“不言下成蹊”寓意著自然之美無需言語自能吸引人,而“凝霜被原野,零落愁安歸”則表達了美好事物的脆弱和無常。後文通過對“盛年有銷鑠”、“誇名何足賴”等句的描寫,進一步抒發了對人生短暫和虛名無益的深刻認識。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洞察。

王廷陳

明湖廣黃岡人,字稚欽,王廷瞻兄。恃才放恣,甚至上樹呼叫,館師無如之何。正德十二年進士,選翰林庶吉士。因疏諫武宗南巡,罰跪受杖。時已授給事中,乃出爲裕州知州。失職怨望,爲上官所劾,罷歸鄉里。屏居二十餘年,嗜酒縱倡爲樂。達官貴人來家,蓬髮跣足延見。時衣紅紵窄衫,騎牛跨馬,嘯歌田野間。詩婉麗多風,文長於尺牘。有《夢澤集》。 ► 6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