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熊輝玉蘇石公渡河感賦

檄傳東海又橫戈,浩浩洪流感慨多。 我輩爲情原似水,此心不共有如河。 懸旌一掃欃槍氣,擊劍爭聞欸乃歌。 無恙布帆春色老,扁舟釃酒問重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檄傳:傳送檄文。檄文,古代用於徵召、聲討等的文書。
  • 橫戈:橫持戈矛,形容勇猛作戰。
  • 浩浩洪流:形容水流浩大,也比喻事物的宏大或廣泛。
  • 我輩:我們這類人。
  • 原似水:原本像水一樣清澈、純淨。
  • 此心不共有如河:我們的心意不共同,就像河流一樣分隔。
  • 懸旌:懸掛的旗幟,比喻軍隊的行動或聲威。
  • 欃槍:古代兵器,這裏指戰爭。
  • 擊劍:用劍相擊刺,指戰鬥。
  • 欸乃歌:欸乃,象聲詞,形容搖櫓聲或歌唱聲。歌,指歌聲或歌曲。
  • 無恙布帆:無恙,平安無事;布帆,布制的船帆。
  • 扁舟:小船。
  • 釃酒:斟酒。

翻譯

檄文傳至東海,勇士再次橫戈,面對浩浩蕩蕩的洪流,我感慨萬分。 我們這類人的情感原本清澈如水,但心意不同,就像河流一樣分隔。 懸掛的旗幟掃除了戰爭的氣息,戰鬥中爭相傳唱着欸乃之歌。 平安無事的布帆在老去的春色中,我在小船上斟酒,詢問何時能再次經過。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戰亂時期的景象,通過「檄傳東海」、「橫戈」等詞語展現了戰爭的緊張氛圍。詩中「我輩爲情原似水,此心不共有如河」表達了詩人對情感與心意的深刻思考,情感純淨卻因心意不合而分隔。後句以「懸旌」、「擊劍」等描繪了戰後的寧靜與歌聲,展現了戰爭與和平的對比。結尾的「無恙布帆」、「扁舟釃酒」則透露出詩人對和平生活的嚮往與對未來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