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楊子常題文水畫吳中山水其四楓橋

澗底鬆餘嶺殿檐,樑隋碑沒草芊芊。 北山尚有郊臺在,糜鹿雖遊跡未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jiàn):山間流水的溝。
  • 嶺殿簷:山嶺上的寺廟屋簷。
  • 梁隋碑:指南朝梁和隋朝時期的石碑。
  • 草芊芊(qiān qiān):形容草木茂盛。
  • 郊台:古代用於祭祀的台子。
  • 糜鹿:即麋鹿,一種鹿科動物。

繙譯

山澗底部的松樹依然挺立,倣彿山嶺寺廟的屋簷。 梁朝和隋朝的石碑已被茂密的草木覆蓋。 北山之上,尚存的祭祀台依舊, 麋鹿雖在此遊蕩,但它們的蹤跡未曾改變。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山澗、古松、古碑和郊台等元素,展現了吳中地區古老而靜謐的自然景觀。詩中“澗底松餘嶺殿簷”一句,以松樹喻寺廟,形象生動,表達了時間的深遠和自然的恒久。後兩句則通過對比古跡的變遷與麋鹿的不變,抒發了對歷史滄桑的感慨和對自然永恒的贊美。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透露出一種超脫塵世的甯靜與淡遠。

王彥泓

明鎮江府金壇人,字次回。以歲貢爲松江府華亭縣訓導,卒於官。博學好古,喜作豔體小詩,格調似韓偓。詞不多作,而善改昔人詞,有加毫頰上之致。有《疑雨集》。 ► 8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