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浚戈鋋發上流,武昌鴻業土崩秋。
思量鐵鎖真兒戲,誰爲吳王畫此籌。
羨爾來遊古道還,漸看春色上賢關。
閒來浚取靈源水,散作煙雲滿舊山。
圖伯爭雄浚白茆,萬夫執役不勝勞。
那知畚鍤聲初歇,已有真人著柘袍。
水浚滇河導百川,柳陰凝綠試樓船。
金剛山外雲津畔,爲看記文片石懸。
靈泉涌出山之腰,澎湃如雷日應潮。
湛老浚源歸去後,幾人充量汲顏瓢。
憶昔龍門續斷絃,滎陽一脈浚家傳。
誰知麗澤收聲蚤,夢奠於今八十年。
亭亭桂樹影扶疏,何處投竿許老漁?
留得浚湖遺疏在,花洲合祀鄧鴻臚。
鼾睡他人未肯容,開山新議達宸衷。荒山逐漸開磽确,草草何能便浚封。
旱潦災荒實可憂,頻將水利細推求。
浚源豈特通舟楫,高下農田得有秋。
轉漕東南由汴力,此河今日力猶多。
隋疲民力亡天下,却爲他人浚兩河。
華佗氣絕釣臺側,扁鵲墳荒浚水邊。
末俗好財無妙智,此書何日似魚筌。
浚湖栽柳重城下,弄水攀條三歲中。
誰見使君欹帽處,鴨頭波上雪花風。
奕奕衡山禹甸之,功成手植萬年枝。
蒼然柯派孤根出,如見九州疏浚時。
月團不遣貢脩門,卻寄書癡閉戶孫。
若把焦坑分品第,浚功端合遜王渾。
從來耽酒須微祿,絕祿三年酒盞疏。
百尺轆轤新浚井,一杯聊慰渴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