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 · 第三十七章 · 非命(下) [ 周] 墨子
子墨子言曰:凡出言談,則必可而不先立儀而言。若不先立儀而言,譬之猶運鈞之上而立朝夕焉也,我以爲雖有朝夕之辯,必將終未可得而從定也,是故言有三法。
何謂三法?曰:有考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惡乎考之
孟子 · 第七卷 · 離婁上 · 第十三節 [ 周] 孟子
孟子曰:“伯夷闢紂,居北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太公闢紂,居東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歸之,是天下之父歸之也。天
史記 · 三十世家 · 韓世家 [ 漢] 司馬遷
韓之先與周同姓,姓姬氏。其後苗裔事晉,得封於韓原,曰韓武子。武子後三世有韓厥,從封姓爲韓氏。
韓厥,晉景公之三年,晉司寇屠岸賈將作亂,誅靈公之賊趙盾。趙盾已死矣,欲誅其子趙朔。韓厥止賈,賈不聽。厥告
墨子 · 第三十六章 · 非命(中) [ 周] 墨子
子墨子言曰:凡出言談、由文學之爲道也,則不可而不先立義法。若言而無義,譬猶立朝夕於員鈞之上也,則雖有巧工,必不能得正焉。然今天下之情僞,未可得而識也。故使言有三法。三法者何也?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
孫子兵法 · 用間篇 [ 周] 孫武
孫子曰: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
兴贤 [ 宋] 王安石
國以任賢使能而興,棄賢專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勢,古今之通義,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興,昏亂之世雖有之亦不興?蓋用之與不用之謂矣。有賢而用,國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猶無有也。
商之興也有仲虺、
古像贊二百零五首 其三十九 孟子 [ 明] 孫承恩
聖逺道塞,異端並興。
巖巖子輿,三聖是承。
命世大才,平治之具。
用寧齊安,三代可致。
墨子 · 第三十二章 · 非樂(上) [ 周] 墨子
子墨子言曰:仁之事者,必務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將以爲法乎天下,利人乎即爲,不利人乎即止。且夫仁者之爲天下度也,非爲其目之所美,耳之所樂,口之所甘,身體之所安,以此虧奪民衣食之財,仁者弗爲也。
勵志詩三十首 其二十七 [ 清] 洪亮吉
百歩之内,必有嘉木。
吾拜松竹,重其先㧞俗。
一林之中,必有飛翔。
吾拜烏鵲,重其不出鄕。
史通·內篇·世家第五 [ 唐] 劉知幾
自有王者,便置諸侯,列以五等,疏爲萬國。當週之東遷,王室大壞,於是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迄乎秦世,分爲七雄。司馬遷之記諸國也,其編次之體,與本紀不殊。蓋欲抑彼諸侯,異乎天子,故假以他稱,名爲世家。
案:
史記 · 三十世家 · 魏世家 [ 漢] 司馬遷
魏之先,畢公高之後也。畢公高與周同姓。武王之伐紂,而高封於畢,於是爲畢姓。其後絕封,爲庶人,或在中國,或在夷狄。其苗裔曰畢萬,事晉獻公。
獻公之十六年,趙夙爲御,畢萬爲右,以伐霍、耿、魏,滅之。以耿
三槐堂銘 [ 宋] 蘇軾
天可必乎?賢者不必貴,仁者不必壽。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後。二者將安取衷哉?吾聞之申包胥曰:“人定者勝天,天定亦能勝人。”世之論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爲茫茫。善者以怠,惡者以肆。盜跖之壽,孔、顏
孟子 · 第五卷 · 滕文公下 · 第三節 [ 周] 孟子
周霄問曰:“古之君子仕乎?”
孟子曰:“仕。傳曰:‘孔子三月無君,則皇皇如也,出疆必載質。’公明儀曰:‘古之人三月無君則吊。’”
“三月無君則吊,不以急乎?”
曰:“士之失位也,猶諸侯之失國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