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要望江南 其一 马药方第三十 [ 唐] 易静
常灌马,黄柏与黄连。
升麻大黄山栀子,胡盐青黛郁金仙,等分勿令偏。
本草綱目·草部·升麻 [ 明] 李時珍
釋名
亦名周麻。
氣味
甘、苦、平、微寒、無毒。
主治
豌豆斑瘡(狀如豌豆,有白漿,由頭面傳及軀體,不急救有生命危險)。用蜜煎升麻,隨時取食。另以水煮升麻,棉花沾藥汁洗瘡。
突發腫毒。用升
本草綱目·谷部·胡麻 [ 明] 李時珍
釋名
巨勝、方莖、狗蝨、油麻、脂麻。葉名青蓑,莖名麻皆。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腰腳疼痛。用新胡麻一升,熬香後,搗爛。每日吞服適量,以薑汁、蜜湯、溫酒送下均可。
手腳痠痛,微腫。用胡
本草綱目·木部·梔子 [ 明] 李時珍
釋名
木丹、越桃、鮮支。
氣味
苦、寒、無毒。
主治
鼻血。用山梔子燒灰吹入鼻中。屢試皆效。
小便不通。用梔子仁十四個、獨頭蒜一個、鹽少許,俁搗爛貼臍上及陰囊,過一會即通。
血淋澀痛。用
本草綱目·草部·薄荷 [ 明] 李時珍
釋名
菝活、蕃荷菜、吳菝活、南薄荷、金錢薄荷。
氣味
(莖葉)辛、溫、無毒。
主治
清上化普(利咽膈,治風熱)。用薄荷研細,加煉蜜和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噙含一丸。用白沙糖調丸亦可。
眼瞼
傷寒論 · 辨發汗吐下後脈證並治 [ 漢] 張仲景
此第十卷,第二十二篇,凡四十八證,前三陰三陽篇中,悉具載之。
此以下諸方,於隨卷本證下雖已有,緣止以加減言之,未甚明白,似於覽者檢閱未便,今覆校勘,備列於後:
桂枝加葛根湯方
葛根四兩芍藥二兩甘草二兩
本草綱目·谷部·大麻 [ 明] 李時珍
釋名
火麻、黃麻、漢麻。雄者牡麻,雌者名苴麻、苧麻。花名麻麻勃。麻勃即大麻的花。
氣味
麻勃:辛、溫、無毒。
麻:辛、平、有毒。
大麻葉:辛、有毒。
主治麻勃(大麻的花):
記憶力衰退。
本草綱目·草部·檾麻 [ 明] 李時珍
釋名
亦名白麻。
氣味
(果實)苦、平、無毒。
主治
一切眼疾。和茼麻子一升,研爲末,放入豬肝的切片中,灸熟,切成細末。每服少量,陳米湯送下。一天服三次。
目生翳膜。用白麻子,去殼,放入豬
神農本草經 · 上品 · 米穀部 · 胡麻 [ 漢] 無名氏
味甘平。
主傷中虛羸,補五內(《御覽》作藏),益氣力,長肌肉,填髓腦。久服,輕身不老。一名巨勝。葉名青雚。生川澤。
《吳普》曰:胡麻一名方金,神農雷公甘無毒,一名狗蝨,立秋採。
《名醫》曰:一名狗蝨,
本草綱目·草部·茈胡(柴胡) [ 明] 李時珍
釋名
亦名地薰、芸蒿、山菜、茹草。
氣味
(根)苦、平、無毒。
主治
傷寒餘熱(傷寒之後,體瘦肌熱)。用柴胡四兩、甘草一兩,每用二錢,煎服。
小兒骨熱(十五歲以下小兒遍身如火,盜汗、咳嗽、
二十字令詠便面上梔子花,爲陸漢標賦 [ 清] 陳維崧
紈扇上,誰添梔子花。搓酥滴粉做成他,凝蟬紗。
夭斜。
本草綱目·菜部·胡荽 [ 明] 李時珍
釋名
香荽、胡菜、荽。
氣味
(根、葉)辛、溫、微毒。(子)辛、酸、平、無毒。
主治
痘疹不快。和胡荽二兩,切碎,放入兩碗酒中煎沸,蓋嚴勿令漏氣。待冷定後,去渣,含酒輕噴病孩頸背直至兩足,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