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陶淵明 [ 唐] 顏真卿
張良思報韓,龔勝恥事新。
狙擊不肯就,捨生悲縉紳。
嗚呼陶淵明,奕葉爲晉臣。
自以公相後,每懷宗國屯。
題詩庚子歲,自謂羲皇人。
手持山海經,頭戴漉酒巾。
興逐孤雲外,心隨還鳥泯。
陶淵明歸去來兮 · 第四折 [ 元] 尚仲賢
〔正宮·倘秀才〕面對着青山故友,眼不見白衣送酒,我則怕明日黃花蝶也愁。好教我情緒懶,意難酬,無言低首。
〔靈壽杖〕西風落葉山容瘦,呀呀的雁過南樓,霜滿汀洲,水痕漸收。山潑黛層層嶮[1],水泛碧粼粼皺
讀陶淵明詩 [ 宋] 李復
淵明才力高,詩語最蕭散。
矯首捐末事,闊步探幽遠。
初若不相屬,再味意方見。
曠然閒寂中,奇趣高蹇嵼。
衆辭肆滂葩,奸怪露舒慘。
彫刻雖雲工,真風在平澹。
距今幾百年,有作皆愧赧。
予嘗跂清塵,忽忽氣
人愛九日多以靖節之故僕以邠老七字爲可以益其愛者且連日不雨即風尤覺此句妙處賦詩八韻 [ 宋] 趙蕃
東籬滿把菊,柯山一句詩。
四時皆有節,九日獨如斯。
潘子夙所尚,陶翁何敢師。
是故逢此日,愛慕仍凄悲。
所願學淵明,歸去了不疑。
松菊儻猶存,田園隨事爲。
亦願如邠老,白首丘壑期。
人窮與詩長,得失其
子瞻和陶淵明詩集引 [ 宋] 蘇轍
東坡先生謫居儋耳,置家羅浮之下,獨與幼子過負擔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華屋玉食之念不存於胸中。平生無所嗜好,以圖史爲園囿,文章爲鼓吹,至此亦皆罷去。獨喜爲詩,精深華妙,不見老人衰憊之氣。
是
舟中誦陶詩及諸葛傳 其一 [ 宋] 王遂
扣舷細讀淵明句,出聽還疑是水神。
江上只逢名利客,人間無復有斯人。
陶淵明傳 [ 南北朝] 蕭統
陶淵明,字元亮。或雲潛,字淵明。潯陽柴桑人也。曾祖侃,晉大司馬。淵明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羣,任真自得。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時人謂之實錄。
家貧親老,起爲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
越州道中雜詩十三首 其七 [ 宋] 陳淵
胸中有佳處,妙意不期會。
弄筆作五言,心手無內外。
千古陶淵明,秀句含天籟。
偶然游其藩,遂爾厭彫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