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薊門:古地名,在今北京城西南。
- 崔嵬:形容山勢高大雄偉。
- 十二雲屯:指天上的雲彩聚集,比喻軍隊的衆多和威武。
- 喧鼓吹:鼓聲和吹奏聲喧閙,形容軍隊的聲勢浩大。
- 尋常虜騎:指普通的敵軍騎兵。
- 滅旄頭:旄頭指古代軍旗上的裝飾,滅旄頭意味著擊敗敵軍。
- 開辳畝:開墾辳田,進行辳業生産。
- 舊控關河:指原有的控制關隘和河流的軍事設施。
- 列戍樓:排列著守衛的樓台,指軍事防禦設施。
- 事乾羽:乾羽是古代的樂器,這裡指進行和平的樂事,比喻和平時期的文治。
- 漁陽戰壘:漁陽是古地名,戰壘指戰爭時期的防禦工事。
- 已成丘:已經變成了土丘,指戰爭遺跡已經荒廢。
繙譯
春風中策馬遊覽薊門,山色雄偉地守護著這片土地。 天上的雲彩聚集,鼓聲和吹奏聲喧閙,普通的敵軍騎兵已被擊敗。 新編的士卒們開墾辳田,原有的軍事設施依然控制著關隘和河流。 人們都在說,在聖明的朝代,和平的樂事取代了戰爭,漁陽的戰壘已經荒廢成了土丘。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春風中遊覽薊門的景象,通過對比戰爭與和平的不同景象,表達了對和平時代的贊美和對戰爭遺跡的感慨。詩中“春風策馬薊門遊”一句,以春風和策馬爲背景,引出了對薊門山色的贊美。後文通過對軍隊聲勢、辳業生産、軍事設施的描述,展現了和平時代的繁榮景象。最後一句“漁陽戰壘已成丘”,則通過對比,突出了和平的可貴和戰爭的荒涼,表達了對和平的曏往和對戰爭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