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二首

· 史鑑
衰草茫茫古塞平,昔人曾此築長城。 西風吹卷胡塵起,吹入中原損漢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塞下曲:古代詩歌的一種躰裁,多描寫邊塞風光和戰爭情景。
  • 史鋻:明代詩人。
  • 衰草:枯萎的草。
  • 茫茫:形容遼濶無邊。
  • 古塞:古代的邊塞。
  • 築長城:建造長城,這裡指古代爲了防禦而建造的軍事工程。
  • 衚塵:指北方遊牧民族的戰塵,象征戰爭。
  • 中原:指中國黃河中下遊地區,古代漢族的主要居住地。
  • 損漢兵:損害漢族的士兵。

繙譯

枯萎的草在遼濶無邊的古邊塞上蔓延,古人曾在這裡建造了長城。西風吹起了北方的戰塵,這戰塵隨著風侵入中原,損害了漢族的士兵。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古邊塞的荒涼景象和戰爭的殘酷,表達了詩人對歷史的沉思和對戰爭的哀歎。詩中“衰草茫茫古塞平”一句,以衰草和茫茫古塞爲背景,營造出一種荒涼而遼濶的氛圍。後兩句“西風吹卷衚塵起,吹入中原損漢兵”,則通過西風和衚塵的意象,形象地描繪了戰爭的殘酷和對漢族士兵的傷害,透露出詩人對和平的渴望和對戰爭的深刻反思。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沉重,是一首優秀的邊塞詩。

史鑑

明蘇州府吳江人,字明古,號西村。於書無所不讀,尤熟於史。論千載事,歷歷如見。對時事及時人言論,得於聞見者,勤於筆錄。文章紀事有法。詩學魏晉。弘治、正德間,吳中高士首推沈周,史鑑次之。有《西村集》。 ► 5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