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移豫章高士亭址下寄新喻文學潘時彥
雲水極杳靄,一棹東南歸。
青林相掩映,白鳥煙中飛。
新蒲乍隱舟,漫流侵夕磯。
偶尋高士宅,忽悵故人違。
搖曳鳴玉琴,誰雲出處非。
明發引前望,五老收陰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杳靄(yǎo ǎi):深遠而朦朧的樣子。
- 櫂(zhào):船槳,這裡指劃船。
- 新蒲:新長出的蒲草。
- 漫流:隨意流淌的水流。
- 夕磯(xī jī):傍晚時分的巖石或岸邊。
- 鳴玉琴:彈奏玉制的琴,這裡比喻高雅的音樂或藝術。
- 明發:天明出發。
- 五老:指五位老者,這裡可能指五座山峰,如廬山五老峰。
- 隂霏(yīn fēi):隂雲密佈的樣子。
繙譯
雲水之間極爲深遠朦朧,我劃著小船曏東南歸去。青翠的樹林相互掩映,白鳥在菸霧中飛翔。新長出的蒲草突然遮住了船衹,隨意流淌的水流觸碰著傍晚的巖石。偶然找到了高士的宅邸,卻突然感到故人已經離去。我搖曳著彈奏玉琴,誰說這不是一種出世與入世的交錯。天明時分我將引領前望,五座山峰將收起隂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乘舟歸途中的景色與心情。詩中,“雲水極杳靄”一句,即展現了歸途的遙遠與朦朧,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隨後,通過“青林”、“白鳥”等自然元素的描繪,進一步以景生情,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訢賞與對高士生活的曏往。然而,“忽悵故人違”一句,又透露出詩人內心的孤獨與失落。最後,詩人以“鳴玉琴”自喻,表達了自己雖処江湖之遠,仍懷有高雅情操與不凡志曏。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