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翟丈四首

翟公方得意,結客何紛紛。 冠蓋填巷中,一一皆青雲。 芳蘭雖被鋤,未嘗易清芬。 胡爲平生交,落落不相聞。 門外寡轍跡,暮雀空成羣。 昔亦一翟公,今亦一翟公。 世情如浮雲,朝異夕不同。 路傍桃與李,芳菲競春風。 不如南山柏,青青歲寒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增翟丈:給翟公的贈詩。
  • 冠蓋:古代官員的帽子和車蓋,代指官員。
  • 青雲:比喻高官顯位。
  • 芳蘭:比喻高潔的品德。
  • 清芬:清香,比喻高潔的品德。
  • 平生交:一生的朋友。
  • 門外寡轍跡:門外車轍稀少,比喻門庭冷落。
  • 暮雀空成群:傍晚的麻雀成群,形容寂寞無人。
  • 世情如浮雲:比喻世態變化無常。
  • 朝異夕不同:早上和晚上都不一樣,形容變化快。
  • 南山柏:南山的柏樹,比喻堅貞不屈。
  • 青青嵗寒中:在嚴寒中依然青翠,比喻堅貞不屈。

繙譯

翟公正得意時,結交的朋友何其多。 官員們的車馬擠滿了巷子,個個都是高官顯貴。 即使高潔的品德被踐踏,也不會改變其清香。 爲何一生的朋友,卻一個個變得陌生,不再聯系。 門外車轍稀少,傍晚的麻雀成群,顯得寂寞無人。 從前是翟公,現在是翟公。 世態變化無常,早上和晚上都不一樣。 路旁的桃李花在春風中競相開放。 不如南山的柏樹,在嚴寒中依然青翠,堅貞不屈。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翟公得意時與失意時的不同境遇,揭示了世態炎涼和人情冷煖。詩中,“冠蓋填巷中,一一皆青雲”描繪了翟公得意時門庭若市的盛況,而“門外寡轍跡,暮雀空成群”則反映了失意後的冷清。詩人以“芳蘭雖被耡,未嘗易清芬”來比喻高潔的品德不會因外界的變遷而改變,表達了對堅貞不屈品質的贊美。最後,通過“南山柏”與“桃李花”的對比,進一步強調了在變幻莫測的世情中,堅守本心、不隨波逐流的重要性。

王稚登

明常州府武進(一作江陰)人,移居蘇州,字伯谷,號玉遮山人。十歲能詩,既長,名滿吳會。吳門自文徵明後,風雅無定屬,稚登嘗及徵明門,遙接其風,擅詞翰之席者三十餘年,爲同時代布衣詩人之佼佼者。閩粵人過蘇州者,雖商賈亦必求見乞字。萬曆中徵修國史,未上而史局罷。曾編散曲爲《吳騷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吳郡丹青志》、《奕史》《吳社編》及《尊生齋集》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