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泉庵聽僧吹笛

吹笛破山翠,蕭蕭夜壑停。 一聲杯上雨,萬感鬢前星。 斷續音成梵,多羅曲是經。 雖無楊柳落,悽怨不堪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破山翠:形容笛聲清脆,彷彿能穿透山間的翠色。
  • 蕭蕭:形容風聲或雨聲。
  • 夜壑停:夜晚的山谷靜止不動。
  • 萬感鬢前星:形容笛聲觸動了無數的感慨,使得鬢髮前的星星(比喻白髮)也似乎在閃爍。
  • 斷續音成梵:斷斷續續的笛聲彷彿成了梵音,即佛教音樂。
  • 多羅曲是經:多羅曲,一種佛教音樂;經,指佛經。這裏形容笛聲如同誦經一般。
  • 楊柳落:指楊柳的葉子落下,這裏比喻笛聲中沒有的哀怨。
  • 悽怨:悲傷怨恨。

翻譯

笛聲穿透山間的翠色,夜晚的山谷靜止不動,只有蕭蕭的風聲。 一聲笛音伴隨着杯上的雨滴,觸動了無數的感慨,使得鬢髮前的星星也似乎在閃爍。 斷斷續續的笛聲彷彿成了梵音,多羅曲如同誦經一般。 雖然沒有楊柳葉落的哀怨,但那悽怨的笛聲仍然令人不忍卒聽。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夜晚山谷中僧人吹笛的情景,表達了深沉的感慨和悽美的意境。詩中,「吹笛破山翠」一句,以動襯靜,形象地描繪了笛聲的清脆和穿透力。後文通過「萬感鬢前星」等句,抒發了笛聲引發的無限感慨,以及歲月流逝的哀愁。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王稚登對音樂與自然景色的敏銳感受和深刻理解。

王稚登

明常州府武進(一作江陰)人,移居蘇州,字伯谷,號玉遮山人。十歲能詩,既長,名滿吳會。吳門自文徵明後,風雅無定屬,稚登嘗及徵明門,遙接其風,擅詞翰之席者三十餘年,爲同時代布衣詩人之佼佼者。閩粵人過蘇州者,雖商賈亦必求見乞字。萬曆中徵修國史,未上而史局罷。曾編散曲爲《吳騷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吳郡丹青志》、《奕史》《吳社編》及《尊生齋集》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