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哀雨詩四首

晴月嵐平北斗移,挑燈長話桂山時。 峒雲侵夜偏飛雨,宿鳥驚寒不揀枝。 天吝孤臣唯一死,人拚病骨付三尸。 陰晴旦暮尋常極,努力溯洄秋水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lán):山間的霧氣。
  • 北斗:北斗七星,常用來指方向。
  • 挑燈:挑起油燈的燈芯,使燈光更亮。
  • 桂山:地名,可能指桂林的山,也可能是詩中的虛構地名。
  • (dòng):山洞。
  • 宿鳥:夜晚棲息的鳥。
  • 孤臣:孤立無援的臣子,多指忠貞不渝的臣子。
  • 天吝:天意吝嗇,不肯給予。
  • 人拚(pīn):人拼命。
  • 三尸:道教術語,指人體內的三種害蟲,也指人的三種惡欲。
  • 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
  • 秋水湄(méi):秋天的水邊。

翻譯

晴朗的月光下,山間的霧氣平鋪,北斗星悄然移動。我們在燈光下長談,回憶起在桂山時的情景。山洞中的雲霧在夜晚侵襲,帶來了陣陣細雨,棲息的鳥兒因寒冷而驚飛,不再選擇枝頭。天意吝嗇,不肯讓忠臣輕易死去,人們拼命以病弱的身體承受苦難。陰晴不定,早晚無常,我努力逆流而上,追尋秋水之畔的寧靜。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夜晚山間的景象,通過自然景物的變化映射出詩人內心的孤寂與堅韌。詩中「晴月嵐平北斗移」一句,以靜謐的月夜爲背景,暗示時間的流逝和詩人內心的沉思。「峒雲侵夜偏飛雨,宿鳥驚寒不揀枝」則通過自然現象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環境的敏感和對生活的無奈。最後兩句「努力溯洄秋水湄」,展現了詩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即使面對無常的命運,也要堅持自己的追求和理想。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忠誠與堅持的深刻理解。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