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僉憲:古代官名,指監察禦史。
- 世嘩:世間的喧囂。
- 興嗟:發出歎息。
- 蒓菜:一種水生植物,古人常以其象征隱逸生活。
- 舊業:舊時的家業或事業。
- 東籬:指隱居的地方,源自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
- 候雁:隨季節遷徙的雁。
- 寒鴉:寒冷季節的烏鴉。
- 清氣:清新的空氣。
- 詩骨:指詩歌的骨架或精髓。
- 憐:喜愛。
- 興未涯:興致未盡。
繙譯
年老的我已厭倦了世間的喧囂,眼看鞦天將盡,獨自發出歎息。 在何処沒有高潔的情操,就像那蒓菜一樣;舊時的東籬下,依舊有菊花盛開。 湘楚之地,廻風中候雁悲鳴;江湖之上,落日餘暉散去,寒鴉飛翔。 一天的清新空氣侵入我的詩骨,到此地,我特別喜愛這未盡的興致。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自然美景的贊美。詩中,“白首年來厭世嘩”一句,直接抒發了詩人對塵世喧囂的厭倦,而“高情何処無蒓菜,舊業東籬有菊花”則通過蒓菜和菊花這兩個象征隱逸生活的意象,展現了詩人對高潔情操的追求。後兩句通過對候雁和寒鴉的描繪,進一步以自然景象來抒發內心的情感。最後,詩人以“一天清氣侵詩骨”來形容自然清新的空氣對自己的深刻影響,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無限喜愛和興致未盡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