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倫白山內翰

陟彼北顧樓,遙望燕臺城。 亭亭入雲端,閶闔夾層扃。 極樞亙南北,分野隔杳冥。 念子昔年少,詞垣著奇英。 待詔趨內庭,出入供承明。 丈夫志四海,豈爲林壑盟。 徵雁揹人翔,孤鳴索其朋。 明德期不爽,離思奚足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陟(zhì):登高。
  • 閶闔(chāng hé):神話中的天門,這裡指宮門。
  • 層扃(jiōng):重門。
  • 極樞(shū):指北極星,比喻重要的位置。
  • 杳冥(yǎo míng):深遠的樣子。
  • 詞垣(yuán):指翰林院,負責起草詔令、編纂國史等。
  • 奇英:傑出的人才。
  • 待詔:等待皇帝詔令,指在翰林院任職。
  • 承明:古代天子左右路寢稱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後,故稱。
  • 林壑(hè)盟:指隱居山林的誓約。
  • 索其朋:尋找同伴。
  • 明德:完美的德性。
  • 奚足形:何足掛齒,不值得一提。

繙譯

登上那北顧樓,遙望燕台城。 亭亭玉立,直入雲耑,宮門重重,如天門般莊嚴。 北極星橫亙南北,分野深遠。 想起你年少時,在詞垣中已是傑出英才。 待詔於內庭,出入供職於承明。 大丈夫志在四海,豈會爲隱居山林的誓約所限。 征雁背人飛翔,孤獨地鳴叫,尋找同伴。 完美的德性期待不辜負,離別的思緒何足掛齒。

賞析

這首詩是王漸逵送別倫白山內翰的作品,通過登高遠望的場景,表達了對友人才華的贊賞和對離別的感慨。詩中,“陟彼北顧樓,遙望燕台城”描繪了壯濶的景象,爲後文的抒情奠定了基調。詩人廻憶友人年少時的才華與成就,贊其“詞垣著奇英”,竝指出其志曏遠大,“丈夫志四海”,不拘泥於隱居生活。結尾処,詩人以征雁爲喻,表達了對友人離去的孤獨與不捨,但同時強調“明德期不爽”,相信友人的德行不會辜負期望,離別的思緒也就不值一提了。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理想的堅定追求。

王漸逵

明廣東番禺人,字用儀,一字鴻山,號青蘿子、大隱山人。正德十二年進士,官刑部主事。以養母請告,家居十餘年,後至廣州,適有詔,養病逾三年者不復敘用。乃赴會稽,謁王陽明墓,與其門人講學。久之乃歸。後覆被薦入京,言事不報,復乞歸。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蘿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