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倫樾溪秀野亭三首

翠雲長護荊花館,詞客時過夢玉堂。 已見霓裳森四座,不煩絲管奏清商。 墨池波靜魚知出,芸館風高燕欲狂。 亦喜江山成錦繡,未應垂白老嚴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翠雲:形容樹木蒼翠如雲。
  • 荊花館:指倫樾溪秀野亭,以其周圍多荊花而得名。
  • 夢玉堂:指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如同仙境中的玉堂。
  • 霓裳:指華麗的服飾,這裏比喻文人雅士的裝束。
  • 四座:指在座的人。
  • 清商:古代五音之一,這裏指高雅的音樂。
  • 墨池:指文人用來洗筆的池子,比喻文墨之地。
  • 芸館:指藏書的地方,這裏比喻學問之地。
  • 嚴光:東漢隱士,這裏比喻隱居不仕的人。

翻譯

翠綠的樹木如雲般環繞着荊花盛開的亭子,文人雅士時常來此聚會,彷彿進入了仙境中的玉堂。華麗的服飾在座無虛席的宴會上閃耀,無需演奏高雅的音樂,氣氛已經足夠熱烈。墨池平靜,魚兒自在地遊動,學問之地風大,燕子似乎也因學問的氣息而興奮。江山美景如錦繡,讓人心生歡喜,不應像嚴光那樣隱居不仕,老去無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倫樾溪秀野亭的文人雅集景象,通過「翠雲」、「荊花館」、「夢玉堂」等意象,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氛圍。詩中「霓裳森四座」、「墨池波靜」、「芸館風高」等句,既展現了文人雅士的風采,又體現了學問與自然的和諧共存。結尾「江山成錦繡」與「未應垂白老嚴光」形成對比,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隱居生活的否定,彰顯了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王漸逵

明廣東番禺人,字用儀,一字鴻山,號青蘿子、大隱山人。正德十二年進士,官刑部主事。以養母請告,家居十餘年,後至廣州,適有詔,養病逾三年者不復敘用。乃赴會稽,謁王陽明墓,與其門人講學。久之乃歸。後覆被薦入京,言事不報,復乞歸。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蘿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