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至日:冬至或夏至。
- 長陵:明成祖朱棣的陵墓,位於北京昌平區。
- 黃花鎮:地名,位於北京昌平區。
- 白雪蒼巖:白雪覆蓋的蒼翠山岩。
- 陰殿:指陵墓中的殿堂。
- 袞龍:古代帝王禮服上的龍紋。
- 幹霄:直衝雲霄。
- 一怒風塵起:形容皇帝發怒,天下震動。
- 遷次朝:指官員因皇帝的怒氣而頻繁調動。
- 悵極:極度惆悵。
- 兩京:指北京和南京。
- 小山:指長陵附近的小山。
- 漁樵:漁夫和樵夫,指普通百姓。
翻譯
長陵的西邊連接着黃花鎮,夜晚遙望,白雪覆蓋的蒼翠山岩景色遙遠。 陵墓中的殿堂裏,帝王的龍紋禮服依舊清晰可見,往日的松柏已經高聳入雲。 曾聽聞皇帝一怒之下,風塵四起,想象着千官因此頻繁調動朝堂。 極度惆悵地回想起北京和南京的興衰變遷,爲何這小山中卻有漁夫和樵夫的閒適生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冬至或夏至時陪同祭祀長陵時的所見所感。詩中通過對長陵周圍自然景觀的描寫,如白雪蒼巖、松柏幹霄,營造出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同時,通過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如兩京的興廢、官員的遷次,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對往昔輝煌的懷念。最後,以小山中的漁樵生活作爲對比,抒發了對世事無常的悵惘之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歷史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