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蔣都護入蜀

瞿塘峽口水初生,都護樓船入蜀行。 地到益州皆沃野,營開賨叟盡雄兵。 幹雲鳥道三千里,掛樹猿啼一兩聲。 欲卜封侯何日事,成都市上問君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瞿塘峽:位於長江三峽之一,在今重慶市奉節縣境內。
  • 都護:古代官名,此處指蔣都護。
  • 樓船:古代大型戰船。
  • 益州:古地名,今四川省一帶。
  • 沃野:肥沃的田野。
  • 賨叟:古代西南少數民族之一,此處指當地士兵。
  • 幹雲:衝入雲霄。
  • 鳥道:險峻的山路,只有鳥能飛過。
  • 掛樹猿啼:形容山高林密,猿猴掛在樹上啼叫。
  • 卜封侯:預測將來能否封侯。
  • 君平:漢代著名卜者,此處泛指卜者。

翻譯

瞿塘峽口江水初漲,都護乘坐的戰船正駛向蜀地。 益州之地盡是肥沃的田野,新設的軍營中,賨叟士兵個個英勇。 山高路險,彷彿衝入雲霄,長達三千里,猿猴在樹上啼叫,聲音迴盪。 不知何時能封侯,或許該去成都的市場上,問問那裏的卜者君平。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蔣都護入蜀的壯闊景象,通過「瞿塘峽口」、「樓船」、「沃野」、「雄兵」等意象,展現了蜀地的地理特點和軍隊的威武。後兩句以「鳥道」、「猿啼」形容山路的險峻和自然的幽深,末句則以問卜封侯之事,透露出對未來的期待與不確定。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蔣都護入蜀的祝願和對未來的憧憬。

王稚登

明常州府武進(一作江陰)人,移居蘇州,字伯谷,號玉遮山人。十歲能詩,既長,名滿吳會。吳門自文徵明後,風雅無定屬,稚登嘗及徵明門,遙接其風,擅詞翰之席者三十餘年,爲同時代布衣詩人之佼佼者。閩粵人過蘇州者,雖商賈亦必求見乞字。萬曆中徵修國史,未上而史局罷。曾編散曲爲《吳騷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吳郡丹青志》、《奕史》《吳社編》及《尊生齋集》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