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驅車上東門
驅車出北邙,高墳何累累。
狐狸晝躑躅,豐碑隱蒿萊。
人云漢將相,奕奕多賢才。
一朝隨物化,千秋委寒灰。
流光歘飛電,東月忽西頹。
黃泉如尾閭,去者不一回。
我欲志竹帛,虛名安在哉。
不如且行樂,旨酒盈我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北邙(běi máng):指洛陽北面的邙山,古代是著名的墓地。
- 累累:形容墳墓衆多,連綿不斷。
- 躑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 豐碑:高大的石碑,常用於紀念重要人物或事件。
- 蒿萊(hāo lái):野草。
- 物化:指人死亡。
- 寒灰:比喻死後的遺骸或遺物。
- 流光:比喻時間流逝迅速。
- 歘(xū):迅速。
- 尾閭(wěi lǘ):古代傳說中的海水歸宿之地,比喻死亡。
- 竹帛: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簡和絲綢,代指史書。
- 旨酒:美酒。
翻譯
我駕着車出了北邙山,眼前是一片連綿不斷的墳墓。 狐狸在白天徘徊,高大的石碑隱沒在野草中。 人們說這裏埋葬着漢代的將相,他們都是才華橫溢的賢才。 一旦死去,就永遠化作寒灰,千秋萬代無人問津。 時間像飛電一樣迅速流逝,東方的月亮忽然西沉。 黃泉之下如同尾閭,去的人沒有一個回來。 我想要在史書上留下名字,但虛名又在哪裏呢? 不如及時行樂,美酒已經滿溢在我的杯中。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北邙山墓地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生死、名利的深刻思考。詩中,「驅車出北邙,高墳何累累」描繪了墓地的荒涼景象,而「狐狸晝躑躅,豐碑隱蒿萊」則進一步以動物和自然景象來象徵死亡的寂靜和遺忘。詩人在感嘆時光易逝、人生無常的同時,也表達了對虛名的淡漠和對及時行樂的嚮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透露出詩人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