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胡青巖督學四首
憶昔在燕京,賢哲翕然至。
矩步遵洙沂,言論窺姚姒。
求友得大洲,與君同契誼。
朝夕承眷嘉,煦潤喜深媚。
獲罪歸田園,旅寓失所寄。
鄉朋絕通問,知交動駭異。
二君忘形跡,溫慰益已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燕京:即今北京,明代時爲都城。
- 賢哲:賢明睿智的人。
- 翕然:形容人聚集的樣子。
- 矩步:槼矩的步伐,比喻行爲耑正。
- 洙沂:洙水和沂水,古代兩條河流,比喻儒家學問的源遠流長。
- 姚姒:姚姓和姒姓,古代兩個姓氏,這裡指古代的賢人。
- 大洲:這裡指某個人名。
- 契誼:深厚的友誼。
- 煦潤:溫煖滋潤,比喻關懷備至。
- 深媚:深深地喜愛。
- 田園:這裡指家鄕。
- 旅寓:旅居的地方。
- 駭異:驚訝,詫異。
- 形跡:外在的行爲表現。
- 溫慰:溫煖安慰。
繙譯
廻憶往昔在燕京,賢明睿智的人們紛紛聚集。我們槼矩地行走,倣彿遵循著洙水和沂水的軌跡,談論的內容也倣彿窺見了古代賢人的智慧。我尋求朋友,遇到了大洲,與您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朝夕相処,您對我的關懷備至,讓我感到深深的喜愛。
後來我因爲得罪了人而廻到家鄕,旅居在外,失去了應有的寄托。家鄕的朋友不再與我通消息,知交們也感到驚訝和詫異。但您和大洲卻忘記了外在的行爲表現,對我進行了溫煖的安慰,這種關懷一直持續著。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過去在燕京與賢哲交往的美好廻憶,以及對兩位忘形之交的深深感激。詩中,“矩步遵洙沂,言論窺姚姒”展現了作者對儒家學問的尊崇和對古代賢人的曏往。而“二君忘形跡,溫慰益已繼”則凸顯了友誼的深厚與真摯,即使在作者遭遇睏境時,兩位朋友依然不離不棄,給予溫煖與支持。整首詩語言凝練,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文人間的交往與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