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龍山寺獨眺次壁間韻

縈紆石磴望中開,故跡蒼茫半草萊。 興廢秪今雙樹在,登臨自昔幾人來。 僧攜野果修晨供,鳥啄山花上石臺。 車馬紛紛千里道,河流長帶夕陽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縈紆(yíng yū):曲折環繞。
  • 石磴(shí dèng):石階。
  • 草萊(cǎo lái):雜草,荒草。
  • 興廢:興盛與衰敗。
  • (zhī):僅僅,只有。
  • 雙樹:指兩棵樹,這裏可能指寺廟中僅存的兩棵樹。
  • 晨供:早晨的供品。
  • (zhuó):用嘴取食。
  • 石臺:石頭砌成的平臺。
  • 千里道:遙遠的道路。
  • 河流:這裏指遠處的河流。
  • 夕陽回:夕陽的餘暉。

翻譯

曲折環繞的石階在眼前展開,古老的遺蹟大多已被荒草覆蓋,顯得蒼茫一片。 興盛與衰敗之間,只有那兩棵樹依舊挺立,自古以來,登上這座山的人又有幾個呢? 僧人帶着野果作爲早晨的供品,鳥兒啄食山花,飛上石臺。 千里之外的道路上,車馬紛紛,而遠處的河流在夕陽的餘暉中緩緩流淌。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獨自在雲龍山寺遠眺時的所見所感。詩中,「縈紆石磴」與「故跡蒼茫」形成對比,既展現了山寺的幽靜之美,又透露出歷史的滄桑。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寫,如「雙樹」、「野果」、「山花」等,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歷史的深刻感悟。結尾的「河流長帶夕陽回」則以壯闊的景象,抒發了詩人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王立道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懋中,號堯衢。嘉靖十四年進士。授編修。有《具茨集詩文》。 ► 6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