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山先生廉察廣西作五嶺行奉贈
五嶺嶔崎亙天起,梧桂雄蟠幾千裏。
近聞黃雉阻越裳,行遣樓船下灕水。
天子念彼西南隅,臨軒授節胡大夫。
清秋月曉照旌棨,繡衣回光紫綬紆。
大夫欣然才且傑,勳名廿年振藩臬。
粵南此日更褰帷,坐使皇威通絕徼。
百蠻萬里並同風,譜作歌傳樂府中。
會看旬宣續周雅,漢庭空說伏波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五嶺:指中國南方的五座大山,即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
- 嶔崎(qīn qí):形容山勢高峻。
- 亙(gèn):橫貫。
- 梧桂:指梧州和桂林,兩地均位於廣西。
- 黃雉(zhì):指黃色的野雞,這裏可能指代某種珍稀動物或象徵性的意象。
- 越裳:古代南方的國名,這裏泛指南方邊遠地區。
- 樓船:古代的大型戰船。
- 灕水:即灕江,流經廣西桂林等地。
- 旌棨(jīng qǐ):古代官員出行時用來標誌身份的旗幟和儀仗。
- 紫綬(shòu):古代官員佩戴的紫色絲帶,象徵高官顯爵。
- 藩臬(fān niè):古代指地方的行政長官。
- 褰帷(qiān wéi):拉開帷幕,指開始工作或視察。
- 絕徼(jué jiào):邊遠的邊界。
- 旬宣:指定期巡視和宣揚政令。
- 伏波:指東漢名將馬援,因其曾任伏波將軍而得名。
翻譯
五嶺山脈高聳入雲,梧州和桂林雄偉地盤踞着數千裏的土地。最近聽說南方的邊遠地區有黃色的野雞阻礙了交通,於是派遣了樓船沿着灕江前往。天子憂慮西南邊陲,親自授予節杖給胡大夫。清秋的月光明亮,照耀着旌旗和儀仗,胡大夫的繡衣在紫色的綬帶映襯下更加光彩奪目。胡大夫才華橫溢且英勇,二十年來在地方行政長官的職位上聲名顯赫。如今他再次前往粵南,拉開帷幕開始工作,確保皇家的威嚴能夠通達邊遠的邊界。百蠻之地萬里同風,將這些事蹟譜成歌曲傳唱於樂府之中。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巡視和宣揚政令,續寫周朝的雅樂,漢朝的功績中,伏波將軍的功績也將不再孤單。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代官員胡大夫受命前往廣西巡視的場景,通過壯麗的自然景觀和莊嚴的儀式,展現了胡大夫的威嚴和使命感。詩中「五嶺嶔崎亙天起」等句,以雄渾的筆觸勾勒出五嶺的壯闊,象徵着胡大夫面臨的艱鉅任務。後文通過「清秋月曉照旌棨」等細膩描繪,傳達了胡大夫的榮耀與責任。整首詩語言華麗,意境深遠,既表達了對胡大夫的讚美,也寄寓了對國家邊疆安寧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