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

清夕始澄,孤月出林。 繁陰繹繹,今我乍歆。 昔者驅車,適彼四野。 求我友生,贈以瑤斝。 昔者乘舟,順彼中流。 解我衝牙,以贈同仇。 迢迢南山,崔崔峻巒。 暮雲羣飛,穀風瀉湍。 陽雁差池,矧彼鷹鸇。 餘生不再,餘命不雙。 短襟自寒,朔風搖缸。 歲暮薇枯,飢誰與同。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繹繹(yì yì):連續不斷的樣子。
  • (xīn):享受,喜愛。
  • 瑤斝(yáo jiǎ):古代玉製的酒器,這裏指珍貴的禮物。
  • 衝牙:古代兵器,這裏指武器。
  • 差池(chā chí):不齊,不一致。
  • (shěn):何況,況且。
  • 朔風:北風。
  • (gāng):這裏指燈。

翻譯

清澈的夜晚剛剛開始,孤獨的月亮從樹林中升起。 繁密的樹蔭連綿不斷,我初次感受到這份寧靜的喜悅。 曾經我駕着車,前往那廣闊的田野。 尋找我的朋友們,贈給他們珍貴的玉杯。 曾經我乘着船,順流而下。 解下我的武器,贈給與我並肩作戰的夥伴。 遙遠的南山,巍峨險峻的山峯。 傍晚的雲朵四處飄散,山谷的風急速吹過。 陽光下的大雁飛得參差不齊,何況那些鷹和鸇。 我的生命不再重來,我的命運獨一無二。 短小的衣襟讓我感到寒冷,北風搖曳着燈火。 年末時野薇枯萎,飢餓中誰能與我共度。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寧靜而孤獨的夜晚,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過去友誼和戰鬥經歷的懷念,以及對生命無常和孤獨的深刻感慨。詩中「孤月出林」、「繁陰繹繹」等意象,營造了一種靜謐而略帶憂鬱的氛圍。後半部分通過對南山、暮雲、陽雁等自然景象的描寫,進一步抒發了詩人對生命短暫和命運無常的感慨,以及對友情和共同戰鬥經歷的懷念。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