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山居戲效鬆陵體六首

小窗日卯破清酣,漸老簾幃上午嵐。 梵夾偶披唯以九,丹圖橫看亦函三。 西峯月瓦從飄練,曲徑苔裀穩臥蠶。 千畝琅玕溪漲外,經旬玉版不曾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日卯:指早晨七點到九點之間。
  • 清酣:清晨的酣暢。
  • 簾幃:窗簾和帳幕。
  • 午嵐:中午的山間霧氣。
  • 梵夾:指佛經。
  • 丹圖:指道家的修煉圖。
  • 函三:包含三種元素或意義。
  • 月瓦:月光照在瓦片上。
  • 飄練:飄動的白絹,形容月光。
  • 曲徑:彎曲的小路。
  • 苔裀:長滿苔蘚的地面。
  • 臥蠶:形容苔蘚像臥着的蠶。
  • 琅玕:美玉,這裏形容溪水清澈如玉。
  • 經旬:十天。
  • 玉版:指精美的書籍或畫冊。

翻譯

清晨,小窗透進陽光,打破了我的清夢。隨着年紀增長,窗簾和帳幕在中午時分才能感受到山間的霧氣。偶爾翻閱佛經,只看九頁;橫看道家的修煉圖,也只關注其中的三種元素。月光如白絹般飄灑在西峯的瓦片上,彎曲的小路上,苔蘚像臥着的蠶一樣穩穩地覆蓋着地面。溪水漲滿,清澈如玉,千畝之地盡是美景,十天來我都不曾翻閱那些精美的書籍。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春日山居的寧靜與恬淡。詩人通過對清晨、中午、夜晚不同時間段的細膩描繪,展現了山居生活的悠閒與自得。詩中「梵夾偶披」、「丹圖橫看」等句,透露出詩人對佛道文化的涉獵與思考,而「月瓦飄練」、「苔裀臥蠶」等生動意象,則進一步以自然之美映襯出內心的寧靜與超脫。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山居生活的熱愛與嚮往。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