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詠落花十首

㬉釀雲封香不扃,半拖簾影出郊亭。 一江酣熟宜中聖,萬歲春闌且勸星。 病葉懶飛相枕藉,暈潮新上舞娉婷。 梅霪消盡石榴後,罍恥還傾酢百瓶。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nuǎn):溫暖。
  • :這裏指釀造的香氣。
  • (jiōng):關閉。
  • 半拖簾影:簾子半掩,影子拖曳。
  • 郊亭:郊外的亭子。
  • 酣熟:酒喝得酣暢。
  • 中聖:指酒中的聖人,即酒仙。
  • 春闌:春意闌珊,即春天將盡。
  • 勸星:勸酒如勸星,形容飲酒之多。
  • 病葉:枯萎的葉子。
  • 相枕藉:相互枕着,形容葉子堆積。
  • 暈潮:指酒後的紅暈。
  • 舞娉婷:形容女子舞姿優美。
  • 梅霪(méi yín):梅雨。
  • 石榴:石榴花。
  • (léi):古代盛酒的器具。
  • (zuò):回敬酒。

翻譯

溫暖的雲層中釀造的香氣未被封鎖,半掩的簾影拖曳着,延伸至郊外的亭子。江水酣暢,適宜酒仙暢飲,春意將盡,我們且以酒勸星。枯萎的葉子懶洋洋地飛落,相互堆積,酒後的紅暈新上臉頰,舞姿優美動人。梅雨過後,石榴花盡,酒器已空,我們再次傾倒百瓶酒來回敬。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春末郊外的景象,通過溫暖的雲香、半掩的簾影、酣暢的江水等意象,營造出一種閒適而略帶憂鬱的氛圍。詩中「一江酣熟宜中聖」展現了飲酒的暢快,而「萬歲春闌且勸星」則透露出對春光流逝的無奈。後半部分通過「病葉」、「暈潮」等細膩的描繪,進一步以物喻情,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易逝的感慨和對美好事物的珍惜。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