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遣興五十八首其二

逢人偏我縮蝤蠐,頰印深深漲紫泥。 乞火就螢池上影,登高揖鱉砌閒梯。 多情語雀憐佳婿,得計屠羊有富妻。 乍可吐冰看蜥蜴,難禁玩月到靈犀。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縮蝤蠐(suō qiú qí):形容人因恐懼或羞怯而縮頭縮腦的樣子。蝤蠐,一種小蟲。
  • 漲紫泥:形容臉頰因羞愧或激動而泛紅。
  • 乞火:求火,這裏指借光。
  • 就螢:靠近螢火蟲,借其光亮。
  • 登高揖鱉:揖,古代的一種禮節,這裏指對鱉表示敬意。鱉,一種水生動物。
  • 砌閒梯:閒,同「閒」,這裏指搭建在牆邊的梯子。
  • 語雀:與雀鳥對話,形容多情。
  • 得計:得逞,達到目的。
  • 屠羊:宰殺羊,這裏指從事屠宰業的人。
  • 乍可:剛剛可以。
  • 吐冰:形容蜥蜴吐舌的樣子。
  • 玩月:賞月。
  • 靈犀:傳說中的一種犀牛,其角有靈性,比喻心意相通。

翻譯

遇到人時我總是像蝤蠐一樣縮頭縮腦,臉頰因羞愧而泛紅。 我向螢火蟲借光,登上高處對鱉表示敬意,搭建在牆邊的梯子。 我多情地與雀鳥對話,憐愛着佳婿,屠羊的人有富有的妻子,得逞了。 我剛剛可以看着蜥蜴吐舌,卻難以忍受賞月時心意相通的靈犀。

賞析

這首詩通過生動的意象和獨特的語言風格,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複雜情感。詩中「縮蝤蠐」和「漲紫泥」形象地描繪了詩人在人前的羞怯和不安,而「乞火就螢」和「登高揖鱉」則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界的親近和敬畏。後兩句通過對「語雀」、「屠羊」等生活場景的描繪,進一步以寓言的方式反映了詩人對人間情感和世態的深刻洞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