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中吟

蒼煙晴色此溪朝,兩岸寒聲石氣驕。 猿領羣兒偷臘果,鶴棲孤影候春潮。 可無佳句酬靈地,況有梅花在隔橋。 誰謂嶺南兵火後,此中有葉未全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峽中:峽谷之中。
  • 蒼煙:青色的煙霧。
  • 晴色:晴朗的天色。
  • 溪朝:溪流在早晨的樣子。
  • 石氣:山石間的氣息。
  • 猿領:猿猴帶領。
  • 羣兒:一羣小猿猴。
  • 偷臘果:偷吃冬季的果實。
  • 鶴棲:鶴鳥棲息。
  • 孤影:孤獨的身影。
  • 候春潮:等待春天的潮水。
  • 佳句:優美的詩句。
  • 靈地:神聖或美麗的地方。
  • 梅花:一種冬季開花的植物。
  • 隔橋:橋的另一邊。
  • 嶺南:指中國南方的五嶺以南地區。
  • 兵火:戰爭和火災。
  • 有葉未全凋:有些葉子還未完全凋落。

翻譯

在這峽谷之中,青煙繚繞,晴朗的天色映照着早晨的溪流,兩岸傳來陣陣寒意,山石間的氣息顯得格外驕傲。猿猴帶領着一羣小猿猴,偷偷地吃着冬季的果實,而孤獨的鶴鳥則棲息在一旁,等待着春天的潮水。在這樣的美景中,怎能沒有佳句來讚美這神聖之地,何況還有梅花在橋的另一邊盛開。儘管嶺南經歷了戰火,但這裏的樹葉還未完全凋落,依然有生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峽谷中的靜謐景象,通過「蒼煙」、「晴色」、「石氣」等自然元素,營造出一種幽深而神祕的氛圍。詩中「猿領羣兒偷臘果,鶴棲孤影候春潮」生動地描繪了動物的生活狀態,增添了詩意的生動性。結尾處的「誰謂嶺南兵火後,此中有葉未全凋」則表達了對自然生命力的讚美,即使在戰亂之後,自然界依然保持着它的美麗和生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細膩描繪。

王邦畿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王隼父。明末副貢。隱居羅浮。以詩名。有《耳鳴集》。 ► 4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