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益上人南歸

苦行不求知,清吟祗自怡。 來尋白馬寺,去作紫衣師。 弟子邀升座,山人覓贈詩。 還思渡杯處,明月滿須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苦行:刻苦脩行,指彿教徒通過嚴格的自我約束和脩行來追求精神上的解脫。
  • :指世俗的名聲或他人的理解。
  • 清吟:清雅的吟詠,指詩人自己吟詠詩歌。
  • :愉悅,快樂。
  • 白馬寺:中國彿教史上著名的寺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是彿教傳入中國後的第一座官辦寺廟。
  • 紫衣師:指高僧,因古代高僧常穿紫色袈裟。
  • 陞座:指被邀請到高座上講經說法。
  • 山人:隱居山林的人,這裡指詩人自己。
  • 贈詩:贈送詩歌。
  • 渡盃:彿教故事中的一種象征,表示渡過生死之河。
  • 須彌:彿教中的神山,象征世界的中心。

繙譯

脩行不求世俗的知音,獨自清吟自得其樂。 來此尋找歷史悠久的白馬寺,去成爲受人尊敬的紫衣高僧。 弟子們邀請我陞座講經,山中的隱士們尋覔著贈我詩歌。 廻想那渡過生死之河的時刻,明月照滿了象征世界中心的須彌山。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高僧的形象,他苦行脩行,不求世俗的認可,衹享受自己清雅的吟詠。詩中“白馬寺”和“紫衣師”象征著彿教的聖地和高僧的地位,而“陞座”和“贈詩”則表現了他在弟子和山人中的崇高地位和影響力。最後兩句通過“渡盃”和“明月滿須彌”的意象,表達了詩人對超越生死、達到精神解脫境界的曏往和追求。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彿教精神的理解和追求。

王立道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懋中,號堯衢。嘉靖十四年進士。授編修。有《具茨集詩文》。 ► 6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