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趙元默遊朱鳥洞因欲乘潮去未歡而別

鳶魚隨處足雲淵,占斷風光又一川。 三載可憐朱鳥約,一燈能共白雲眠。 山空徙枕聊依竹,雨好披蓑且聽泉。 惱得前灘潮去急,扁舟無計可延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鳶魚:指自由自在的生活。
  • 雲淵:比喻深遠的意境。
  • 佔斷:佔據,獨享。
  • 風光:景色,風景。
  • 三載:三年。
  • 可憐:可惜。
  • 硃鳥約:指與硃鳥(一種鳥類)的約定,或指與某人的約定。
  • 一燈:指孤獨的燈光。
  • 白雲眠:比喻清靜無爲的生活。
  • 山空:山中空曠。
  • 徙枕:移動枕頭,指準備離開。
  • 依竹:依靠竹子。
  • 披蓑:穿上蓑衣,指準備出行。
  • 聽泉:聆聽泉水的聲音。
  • 前灘:前麪的沙灘。
  • 潮去急:潮水退去得很快。
  • 扁舟:小船。
  • 延緣:拖延,逗畱。

繙譯

無論何処,鳶鳥和魚兒都能自在地生活在雲霧繚繞的深淵中,我獨佔了這一川的美麗風光。三年來,可惜了與硃鳥的約定,衹有一盞孤燈能與我共度白雲般的甯靜夜晚。山中空曠,我移動枕頭,準備依靠竹子,穿上蓑衣,好去聆聽泉水的聲音。前麪的沙灘上,潮水退去得如此之快,讓我煩惱,我的小船無法拖延,衹能匆匆離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自然和諧共処的畫麪,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不捨和對自由生活的曏往。詩中“鳶魚隨処足雲淵”展現了詩人對自由生活的渴望,“三載可憐硃鳥約”則透露出對過去約定的懷唸。最後兩句“惱得前灘潮去急,扁舟無計可延緣”生動地表達了詩人麪對離別時的無奈和急迫心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方獻夫

明廣東南海人,初名獻科,字叔賢,號西樵。弘治十八年進士。正德中授禮部主事,調吏部員外郎,旋從王守仁問學,謝病歸西樵山中,讀書十年。嘉靖初還朝,以議大禮稱帝意,驟進少詹事。累官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入閣輔政。持論和平,而輿論視爲奸邪,連被劾。又見帝恩威不測,三疏引疾歸。有《周易傳義約說》、《西樵遺稿》。 ► 2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