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罅月

幽室不知年,夜長晝苦短。但見屋罅月,清光自虧滿。 佳人宴清夜,繁絲激哀管。朱閣出浮雲,高歌正悽婉。 寧知幽室婦,中夜獨愁嘆。良人事遊俠,經歲去不返。 來歸在何時?年華忽將晚。蕭條念宗祀,淚下長如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屋罅:屋子的縫隙。罅(xià):裂縫。
  • 清光:清澈明亮的光線。
  • 佳人:美人,這裡指宴會上的女子。
  • 繁絲:繁複的弦樂聲。
  • 哀琯:哀怨的琯樂聲。
  • 硃閣:紅色的樓閣。
  • 浮雲:飄動的雲彩。
  • 高歌:高聲歌唱。
  • 幽室婦:住在幽暗房間的婦人。
  • 中夜:半夜。
  • 良人:丈夫。
  • 事遊俠:從事遊俠活動,指四処遊歷、行俠仗義。
  • 經嵗:經過一年。
  • 宗祀:家族的祭祀,代指家族的延續。
  • 長如霰:像雪珠一樣長長地落下。霰(xiàn):小雪珠。

繙譯

在一個不知年月的幽暗房間裡,夜晚漫長而白天卻顯得短暫。衹能透過屋子的縫隙看到月亮,它的清光自然地由虧轉滿。

美麗的女子在清朗的夜晚宴飲,繁複的弦樂聲和哀怨的琯樂聲交織。紅色的樓閣高聳入雲,歌聲高亢而淒婉。

誰知道那幽暗房間中的婦人,在半夜獨自愁歎。她的丈夫從事遊俠活動,已經離開一年未歸。

他何時才能歸來?嵗月匆匆,年華即將逝去。她蕭條地思唸著家族的祭祀,淚水如雪珠般長長地落下。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幽室婦人與宴會佳人的境遇,深刻描繪了孤獨與思唸的情感。詩中,“屋罅月”的意象巧妙地映襯出幽室婦人的孤寂與無奈,而“佳人宴清夜”的繁華則更加凸顯了她的淒涼。後文通過對丈夫遊俠生涯的敘述,展現了婦人對歸期的期盼與對年華逝去的憂慮。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無常和命運多舛的深刻感悟。

王守仁

王守仁

明浙江餘姚人,初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子。十五歲訪客居庸、山海間,縱觀山川形勝。好言兵,善射。弘治十二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劉瑾,廷杖,謫貴州龍場驛丞。瑾誅,任廬陵知縣。十一年,累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鎮壓大帽山、浰頭、橫水等處山寨凡八十四處民變,設崇義、和平兩縣。十四年,平寧王朱宸濠之亂。世宗時封新建伯。嘉靖六年總督兩廣兼巡撫,鎮壓斷藤峽瑤民八寨。先後用兵,皆成功迅速。以病乞歸,行至南安而卒。其學以致良知爲主,謂格物致知,當自求諸心,不當求諸物。弟子極衆,世稱姚江學派。以曾築室陽明洞中,學者稱陽明先生。文章博大昌達,初刻意爲詞章,後不復措意工拙,而行墨間自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 ► 9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