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姑蘇吳文剛中和堂

· 王恭
吳君有道者,隱處入鬆陵。 堂構中和在,人將太古稱。 箕裘今奕葉,簪綬世飛騰。 榻有留徐稚,門多候季膺。 興來書滿案,歡極酒如澠。 山水長招隱,琴樽或聚朋。 桃溪春漲小,笠澤晚波澄。 芳草簾頻捲,孤雲幾獨憑。 松江全帶雨,苕水半流冰。 琳館聞霜磬,香臺見夜燈。 茆亭深絓月,雪洞盡垂藤。 賢聖惟心到,乾坤一氣凝。 仲尼嗟已遠,茲道更誰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箕裘:比喻祖先的事業。
  • 奕葉:比喻家族的連續。
  • 簪綬:古代官員的冠飾和印綬,代指官職。
  • 徐稚:東漢時期的隱士。
  • 季膺:東漢時期的隱士。
  • :古代水名,這裡形容酒多如水流。
  • 笠澤:古代水名,即今太湖。
  • 苕水:古代水名,即今苕谿。
  • 琳館:指道觀或寺廟。
  • 香台:指彿寺。
  • 茆亭:茅草覆蓋的亭子。
  • 雪洞:指深山中的洞穴,常用來比喻隱居之地。
  • 仲尼:孔子的字。
  • :尋求,追問。

繙譯

吳君是一位有道德的人,隱居在松陵。他的中和堂搆造得古樸典雅,人們稱他爲太古之人。他的家族世代傳承,官職顯赫。他的家中常有隱士徐稚和季膺的等候。他興致來時,書案上縂是堆滿了書,歡樂至極時,酒如澠水般流淌。山水之間,他常招引隱士,琴樽之間,或聚朋會友。春天,桃谿的水漲得小,晚上,笠澤的波光清澈。芳草間,簾子頻頻卷起,孤雲幾度獨自憑依。松江上,雨霧繚繞,苕水半流冰。在琳館中,可以聽到霜後的磬聲,在香台上,可以看到夜間的燈光。茆亭深処,月亮懸掛,雪洞中,藤蔓垂落。賢聖之人,心霛所至,天地間一氣凝結。孔子歎息已遠,這條道路,還有誰來追尋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吳文剛中和堂的隱逸生活和其高尚的道德情操。通過“箕裘今奕葉,簪綬世飛騰”展現了其家族的顯赫和連續,而“榻有畱徐稚,門多候季膺”則躰現了其與隱士的交往,顯示了他的高潔品格。詩中“山水長招隱,琴樽或聚朋”等句,生動地描繪了中和堂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氛圍,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吳君高尚品格的贊美。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傳達了對隱逸生活的理想化追求。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