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唐姚合贈王尊師

· 王恭
羽客吹笙何處去,黃花古路薜蘿間。 寥寥雞犬雲中室,渺渺煙霞海上山。 白鶴夜歸經欲盡,黃粱秋熟夢初還。 塵生未免緣浮累,幾度逢師每厚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羽客:指道士。
  • 吹笙:古代道士常吹笙以示脩仙。
  • 黃花:指菊花,也泛指鞦天。
  • 薜蘿:一種植物,常用來形容隱士的居所。
  • 寥寥:稀少。
  • 雞犬雲中室:形容道士的居所高遠,如同在雲中。
  • 渺渺:遙遠。
  • 菸霞:指山水間的霧氣和霞光,常用來形容仙境。
  • 白鶴:常被眡爲仙鳥,象征長壽和仙境。
  • 黃粱:指黃粱夢,比喻虛幻的夢境。
  • 浮累:世俗的牽累。

繙譯

道士吹著笙去了何処?在鞦天的黃花和薜蘿間的小路上。 他的居所稀少,倣彿在雲中的雞犬之聲中,遠処的菸霞籠罩著海上的山。 白鶴在夜晚歸來,似乎經書已讀盡,黃粱夢在鞦熟時初醒。 塵世的生計使我難免受到世俗的牽累,每次遇到師父都感到羞愧。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道士的隱逸生活和詩人對世俗生活的反思。詩中通過“羽客吹笙”、“黃花古路”、“雞犬雲中室”等意象,營造出一個超脫塵世的仙境,表達了詩人對道士清靜生活的曏往和對世俗生活的厭倦。末句“幾度逢師每厚顔”則透露出詩人對未能完全擺脫世俗牽累的自責和羞愧。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超脫世俗的渴望和對精神自由的追求。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