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邑造士貢京師

· 王恭
朝逢遊子拂徵鞍,花嶼江城解佩環。 供帳早鶯啼越岸,驛程春樹繞淮山。 金門燭影趨朝入,璧水書生聽漏還。 此後橋門應見月,相思人在五雲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邑造士:指地方選拔的士子。
  • 貢京師:指被選拔到京城參加科舉考試。
  • 遊子:離家遠遊的人,這裏指邑造士。
  • 拂徵鞍:輕輕拍打馬鞍,表示出發。
  • 花嶼江城:美麗的江邊城市。
  • 解佩環:解下身上的玉佩,表示送別。
  • 供帳:設宴送別的場所。
  • 驛程:旅途。
  • 金門:指皇宮的門。
  • 璧水:指京城的河流,這裏象徵京城。
  • 書生:指邑造士。
  • 聽漏:聽漏聲,指等待時間,這裏指等待考試。
  • 橋門:指京城的橋樑和城門。
  • 五雲:五彩祥雲,象徵皇宮或高官顯貴之地。

翻譯

早晨遇到即將遠行的遊子,輕輕拍打馬鞍準備出發,美麗的江城邊,解下身上的玉佩作爲送別之禮。 在江邊的宴席上,早鶯啼鳴,越過江岸,春日的樹木環繞着淮山,旅途充滿生機。 皇宮的門前,燭光搖曳,邑造士即將步入朝堂,京城的河流旁,書生靜靜等待考試的到來。 此後,京城的橋樑和城門下,應能見到明月的光輝,思念之情在五彩祥雲間流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邑造士貢京師的情景,通過細膩的意象和優美的語言,表達了離別的情感和對未來的期待。詩中「花嶼江城解佩環」一句,既展現了送別的場景,又透露出淡淡的憂傷。後文通過對旅途和京城的描繪,展現了邑造士的憧憬和決心,以及對故鄉的思念。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士子的風采和情懷。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

王恭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