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巢爲王可貞先生賦

· 王紱
林下蕭然人似鶴,剡藤蒙密作幽棲。 高眠可當梅花帳,深掩難容燕子泥。 窗牖透明雲影薄,屋樑生白月痕低。 新詩不用裁成卷,客到時教就壁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楮巢(chǔ cháo):用楮樹皮製成的簡陋住所。
  • 剡藤(shàn téng):指用剡溪藤製成的紙,這裏比喻紙張。
  • 幽棲(yōu qī):隱居。
  • 梅花帳:指用梅花裝飾的帳篷,比喻高雅的居所。
  • 燕子泥:燕子築巢用的泥土,比喻簡陋。
  • 窗牖(chuāng yǒu):窗戶。
  • 屋樑:房屋的橫樑。
  • 生白:指月光照在屋樑上,顯得格外明亮。
  • 新詩:新創作的詩歌。
  • 裁成卷:指將詩歌整理成冊。
  • 就壁題:在牆壁上題詩。

翻譯

在林間靜謐之地,居住者宛如仙鶴般超然,用剡藤紙搭建的隱居之所。 高高的睡眠之地如同梅花帳篷,深深掩藏難以容納燕子築巢的泥土。 窗戶透光,雲影稀薄,屋樑上月光如痕,低低地照耀。 新創作的詩歌無需整理成冊,客人到來時,隨時在牆壁上題寫。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隱士在林間簡陋住所中的生活情景。通過「人似鶴」、「梅花帳」等意象,展現了隱士超脫塵世、高潔自守的品格。詩中「窗牖透明雲影薄,屋樑生白月痕低」一句,以自然景象烘托出隱居環境的清幽與寧靜。結尾的「新詩不用裁成卷,客到時教就壁題」,則表現了隱士隨性自然、不拘形式的生活態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讚美。

王紱

王紱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孟端,號友石生,以隱居九龍山,又號九龍山人。自少志氣高發,北遊逾雁門。永樂中以薦入翰林爲中書舍人。善書法,自謂書必如古人,庶可名業傳後。尤工畫山水竹石,妙絕一時。性高介絕俗,豪貴往見,每閉門不納。有《王舍人詩集》。 ► 6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