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得便風快甚民望索詩遂賦

· 王紱
舟泛長江一葦輕,棹歌齊發浪花生。 纔看帆腹添風力,便覺船頭響澗聲。 涉遠底須登陸路,憑虛真欲上蒼冥。 題詩爲報偕行客,同是鵾鵬十萬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一葦:比喻小船。
  • 棹歌:划船時唱的歌。
  • 浪花:波浪激起的四濺的水。
  • 帆腹:帆篷張開時中間鼓起的部分。
  • 澗聲:溪澗中的流水聲。
  • 底須:何須,不必。
  • 憑虛:凌空,騰空。
  • 蒼冥:蒼天,天空。
  • 鵾鵬:傳說中的大鳥,比喻志向遠大的人。

翻譯

小舟輕快地泛行在長江上,船伕們齊聲唱着歌,浪花四濺。 剛剛看到帆篷因風力而鼓起,便感覺到船頭傳來溪澗流水的響聲。 遠行何須一定要走陸路,騰空飛翔真想直達蒼穹。 寫詩是爲了告訴同行的旅客,我們都是志向遠大,如同鵾鵬般飛越十萬里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乘舟江行的情景,通過「一葦輕」、「棹歌齊發」等詞句,展現了江上行舟的輕快與愉悅。詩中「帆腹添風力」、「船頭響澗聲」生動地表現了風帆因風而鼓,船行迅速的景象。後兩句表達了作者不拘泥於常規,嚮往高空飛翔的豪情壯志,以及與同行者共同追求遠大理想的情懷。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開闊,表達了作者豁達的胸襟和遠大的志向。

王紱

王紱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孟端,號友石生,以隱居九龍山,又號九龍山人。自少志氣高發,北遊逾雁門。永樂中以薦入翰林爲中書舍人。善書法,自謂書必如古人,庶可名業傳後。尤工畫山水竹石,妙絕一時。性高介絕俗,豪貴往見,每閉門不納。有《王舍人詩集》。 ► 6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