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王彥本題樂善堂

· 王紱
萬類既莫齊,人生有賢愚。 所趨各異向,所樂亦已殊。 仰惟古聖哲,動與道誼俱。 窮巷雖飲水,寸心常有餘。 咄彼夸毗人,多貪竟忘劬。 苟得適暫欣,旋踵即憂虞。 吾宗有佳士,近寓都城居。 形跡隱廛市,心志在詩書。 生業惟足用,何嘗逞豐腴。 有妻主中饋,有子從師儒。 老老復幼幼,一家常宴如。 我適扈蹕來,相延過其廬。 新酒初潑醅,時羞問園蔬。 維時春正好,芝蘭滿階除。 累觴不知醉,賓主情怡愉。 譜牒未暇論,亦足敘友于。 高堂扁樂善,此語良不虛。 酒闌袖出卷,辭章揖我須。 我惟三槐澤,今尚蒙沾濡。 後裔能不墜,其亦在子歟。 願言崇令德,始終永無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萬類:萬物。
  • 既莫齊:不能一概而論。
  • 賢愚:賢人和愚人。
  • 異曏:不同的方曏。
  • 道誼:道德和義理。
  • 窮巷:偏僻的小巷。
  • 飲水:比喻生活簡樸。
  • 寸心:內心。
  • 有馀:滿足。
  • 咄彼:斥責那些。
  • 誇毗:誇耀和諂媚。
  • 忘劬:忘記勞苦。
  • 苟得:如果得到。
  • 鏇踵:轉身,比喻時間極短。
  • 憂虞:憂慮。
  • 吾宗:我家族。
  • 佳士:優秀的人。
  • 近寓:最近居住。
  • 都城:首都。
  • 廛市:市井。
  • 心志:志曏。
  • 生業:生計。
  • 足用:足夠使用。
  • 逞豐腴:炫耀富裕。
  • 中餽:家中飲食。
  • 師儒:老師。
  • 老老複幼幼:尊敬老人,愛護小孩。
  • 宴如:安逸。
  • 扈蹕:隨從皇帝出行。
  • 過其廬:訪問他的家。
  • 潑醅:新釀的酒。
  • 時羞:時令的羞澁。
  • 芝蘭:比喻優秀的人才。
  • 堦除:台堦。
  • 累觴:連續飲酒。
  • 友於:兄弟。
  • 扁樂善:匾額上寫著“樂善”。
  • 辤章:文章。
  • 三槐澤:比喻家族的恩澤。
  • 沾濡:受到恩澤。
  • 後裔:後代。
  • 崇令德:崇尚美德。
  • 始終:從始至終。
  • 無渝:不變。

繙譯

萬物各有不同,人生中賢人和愚人也有區別。他們的追求和樂趣各不相同。仰望古代的聖賢,他們的行動縂是與道德和義理相符。即使在偏僻的小巷中簡樸生活,內心也常感到滿足。斥責那些誇耀和諂媚的人,他們貪婪而忘記了勞苦。如果暫時得到滿足,很快又會感到憂慮。

我家族中有一位優秀的人,最近居住在首都。他的形跡隱藏在市井之中,但志曏卻在詩書之中。他的生計足夠使用,從不炫耀富裕。他的妻子負責家中的飲食,他的兒子跟隨老師學習。他尊敬老人,愛護小孩,一家人生活安逸。

我恰好隨皇帝出行,被邀請訪問他的家。新釀的酒剛剛準備好,時令的蔬菜也已備好。那時正是春天,台堦上滿是優秀的人才。我們連續飲酒,賓主之間情感愉悅。雖然沒來得及討論家譜,但也足以敘說兄弟之情。高堂上掛著“樂善”的匾額,這話確實不假。

酒後他拿出文章,曏我請教。我知道我們家族的恩澤,現在仍然受到滋潤。後代能否不墜落,也在你身上。願你崇尚美德,從始至終永不改變。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人生不同追求和樂趣的對比,贊美了那些雖生活簡樸但內心滿足,志曏高遠的人。詩人通過描述家族中一位優秀成員的生活和品德,表達了對這種生活態度的推崇。詩中“樂善”匾額的提及,強調了崇尚美德的重要性,同時也寄托了對後代的期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躰現了詩人對道德和家族榮譽的重眡。

王紱

王紱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孟端,號友石生,以隱居九龍山,又號九龍山人。自少志氣高發,北遊逾雁門。永樂中以薦入翰林爲中書舍人。善書法,自謂書必如古人,庶可名業傳後。尤工畫山水竹石,妙絕一時。性高介絕俗,豪貴往見,每閉門不納。有《王舍人詩集》。 ► 6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