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徐訓導廷獻魁山舊隱
人品如瞻斗,山名合應魁。
地靈知孕秀,天賦肯淹才。
筆陣驚同列,文光燭上臺。
高攀蟾窟桂,勇躍禹門雷。
已作鵾鵬化,空令猿鶴猜。
經橫芹泮靜,琴弄杏花開。
宦志雲霄待,鄉心歲月催。
黃殘松徑菊,綠遍石田苔。
若便尋歸駕,移文恐勸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瞻鬥:仰望北斗星,比喻仰慕高人。
- 應魁:與魁星相應,魁星是古代神話中主文運、文章的星宿。
- 孕秀:孕育英才。
- 天賦:天生的才能。
- 淹才:埋沒才華。
- 筆陣:比喻文筆雄健,如同軍陣。
- 文光:文采的光輝。
- 蟾窟:月宮,比喻科舉考試中的高第。
- 禹門:指科舉考試的考場。
- 鵾鵬化:比喻人得到高升。
- 芹泮:指學宮,古代學府。
- 杏花:象徵春天和教育。
- 宦志:做官的志向。
- 鄉心:思鄉之情。
- 鬆徑菊:松樹和菊花,象徵高潔和長壽。
- 石田苔:石上生長的苔蘚,象徵隱居生活。
- 歸駕:歸隱。
- 移文:指官府的文書。
翻譯
他的品德如同仰望北斗星般崇高,山名也應和着魁星的威名。這塊土地靈秀,孕育出了英才,天生的才能絕不會被埋沒。他的文筆雄健,令同輩驚歎,文采的光輝照亮了高臺。他高攀月宮中的桂樹,勇敢躍過科舉的考場。已經如同鵾鵬般得到高升,卻讓猿猴和鶴鳥感到疑惑。他的學問在靜謐的學宮中流傳,琴聲伴隨着杏花開放。他的做官志向等待着雲霄之上的機會,而思鄉之情卻隨着歲月催促。松樹和菊花在歸途的小徑上顯得殘破,石上的苔蘚綠意盎然。如果他決定歸隱,恐怕官府的文書也會勸他回來。
賞析
這首作品讚美了徐訓導廷獻的品德和才華,通過比喻和象徵手法,描繪了他在文學和仕途上的成就。詩中「瞻鬥」、「應魁」等詞語體現了對徐廷獻高尚品質的仰慕,「筆陣」、「文光」則突出了他的文學才華。後文通過「蟾窟桂」、「禹門雷」等意象,展現了他在科舉考試中的輝煌成就。最後,詩人的思鄉之情和歸隱之念,與徐廷獻的仕途志向形成對比,表達了對友人未來的關切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