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閩士倪生渠陽軍中春暉堂卷

· 王恭
倪生倜儻人,眼白天下士。腹中千卷人豈知,未肯低頭拾青紫。 如何孤劍獨從軍,迢遞鄉山隔楚雲。鴻雁聲中空弔影,鶺鴒原上嘆離羣。 故園夢遠心常到,惆悵庭幃日應老。落羽偏憐反哺烏,春暉倍憶忘憂草。 春暉燁燁照營門,遊子時時念母恩。白雲幾度頻回首,邊月何人不斷魂。 荒城古戍無州縣,瘴水蠻煙雜霜霰。相逢俱是五溪兒,寄書不到三秋燕。 昨夜寧親賦獨還,西風殘葉穆陵關。衣沾彭蠡湖邊雨,路指無諸郭裏山。 君家更在羅江浦,丹荔花香酒如乳。菽水重歡膝下情,風沙不記軍中苦。 匆匆又說別家林,衣上仍縫慈母針。時平邊塞無烽火,知爾長懸愛日心。
拼音

所属合集

#二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倜儻(tì tǎng):形容人風流瀟灑,不拘束。
  • 青紫:古代高官的服飾顏色,代指高官顯爵。
  • 迢遞(tiáo dì):形容遙遠。
  • 鶺鴒(jí líng):一種鳥,常用來比喻兄弟。
  • 庭幃:指家庭。
  • 落羽:比喻失意或失敗。
  • 反哺烏:烏鴉反哺,比喻孝順。
  • 春暉:春天的陽光,比喻母愛。
  • 燁燁(yè yè):形容光亮、鮮明。
  • 遊子:離家遠遊的人。
  • 斷魂:形容非常悲傷。
  • 瘴水蠻煙:指南方溼熱的氣候和環境。
  • 五溪:指湖南西部一帶的五條河流。
  • 彭蠡湖:即鄱陽湖。
  • 無諸:古代地名,今福建福州一帶。
  • 羅江浦: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菽水:豆和水,指簡單的飲食,比喻清貧的生活。
  • 風沙:比喻軍中的艱苦環境。
  • 慈母針:指母親親手縫製的衣物,象徵母愛。
  • 愛日:珍惜時光,這裏指孝順父母的日子。

翻譯

倪生是個風流瀟灑的人,對天下士人多有輕視。他腹中藏有千卷書,人們豈能知曉,他也不肯低頭去追求高官顯爵。 爲何獨自一人帶着孤劍從軍,家鄉的山川遙遠,隔着楚地的雲。在鴻雁的叫聲中,空自弔影,鶺鴒原上嘆息離羣。 故園的夢遙遠,心卻常到,惆悵地思念着日漸老去的家庭。失意時更憐憫反哺的烏鴉,春天的陽光倍增對忘憂草的懷念。 春暉照耀着軍營的門,遊子時刻懷念母親的恩情。白雲幾次回首,邊疆的月光讓何人不悲傷。 荒涼的城池和古戍沒有州縣,瘴氣和蠻煙夾雜着霜雪。相逢的都是五溪的兒郎,寄信不到三秋的燕子。 昨夜獨自回家賦詩,西風中殘葉飄過穆陵關。衣裳沾滿了彭蠡湖邊的雨,路指向無諸的郭裏山。 你家更在羅江浦,丹荔花香,酒如乳。簡單的飲食重溫膝下的歡樂,風沙中不記得軍中的苦。 匆匆又說要離開家鄉,衣上仍縫着慈母的針線。時世太平,邊塞無戰火,知道你長久地懷着孝順父母的心。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倪生從軍的孤獨與對家鄉的深切思念。詩中,「倜儻」、「眼白天下士」突顯了倪生的不羈與高傲,而「腹中千卷人豈知」則揭示了他的才華與不被理解的孤獨。通過「鴻雁聲中空弔影」、「春暉倍憶忘憂草」等意象,深刻表達了對家鄉和母親的思念之情。最後,詩以「時平邊塞無烽火,知爾長懸愛日心」作結,既表達了對和平的期盼,也讚頌了倪生對家庭的深情與孝順。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