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蔡希顏三首
羣鳥喧北林,黃鵠獨南逝。
北林豈無枝,羅弋苦難避。
之子丹霞姿,辭我雲門去。
山空響流泉,路僻迷深樹。
長谷何盤紆,紫芝春可茹。
求志暫棲巖,避喧寧遁世。
系予辱風塵,送子愧雲霧。
匡時已無術,希聖徒有慕。
倘入陽明峯,爲尋舊棲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黃鵠(hú):天鵝。
- 羅弋:捕鳥的網和箭。
- 丹霞姿:形容人的氣質高潔,如同丹霞般絢麗。
- 雲門:山門,指山中的居所。
- 盤紆:曲折迴旋。
- 紫芝:一種珍貴的菌類,傳說中的仙草,象徵長壽和隱逸。
- 茹:吃。
- 遁世:隱居避世。
- 匡時:挽救時局。
- 希聖:仰慕聖人。
- 陽明峯:山峯名,可能指王守仁的隱居之地。
翻譯
羣鳥在北林喧鬧,唯獨天鵝向南飛去。 北林難道沒有枝條嗎?只是難以避開捕鳥的網和箭。 你有着丹霞般絢麗的氣質,辭別我離開雲門。 山中空曠,迴響着流泉的聲音,小路偏僻,迷失在深密的樹林中。 長谷多麼曲折迴旋,紫芝在春天可以食用。 尋求志向暫時棲息在岩石間,避開喧囂寧願隱居避世。 我被風塵所困擾,送別你時感到愧疚如雲霧。 挽救時局已無計可施,仰慕聖人卻徒有其表。 若你進入陽明峯,請爲我尋找舊時的棲身之處。
賞析
這首詩是王守仁送別友人蔡希顏的作品,通過羣鳥與黃鵠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高潔志向的讚賞和對世俗的厭倦。詩中「山空響流泉,路僻迷深樹」描繪了山中的幽靜與深遠,體現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結尾的「倘入陽明峯,爲尋舊棲處」則透露出詩人對過去隱居生活的懷念,以及對友人未來歸隱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

王守仁
明浙江餘姚人,初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子。十五歲訪客居庸、山海間,縱觀山川形勝。好言兵,善射。弘治十二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劉瑾,廷杖,謫貴州龍場驛丞。瑾誅,任廬陵知縣。十一年,累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鎮壓大帽山、浰頭、橫水等處山寨凡八十四處民變,設崇義、和平兩縣。十四年,平寧王朱宸濠之亂。世宗時封新建伯。嘉靖六年總督兩廣兼巡撫,鎮壓斷藤峽瑤民八寨。先後用兵,皆成功迅速。以病乞歸,行至南安而卒。其學以致良知爲主,謂格物致知,當自求諸心,不當求諸物。弟子極衆,世稱姚江學派。以曾築室陽明洞中,學者稱陽明先生。文章博大昌達,初刻意爲詞章,後不復措意工拙,而行墨間自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
► 928篇诗文
王守仁的其他作品
- 《 傳習錄 · 卷中 · 答陸原靜書 · 十七 》 —— [ 明 ] 王守仁
- 《 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黃以方錄 · 二十二 》 —— [ 明 ] 王守仁
- 《 送德聲叔父歸姚 》 —— [ 明 ] 王守仁
- 《 登小孤次陸良弼韻(江西詩。正德己卯年,奉敕往福建處叛軍。至豐城,遭宸濠之變,趨還吉安,集兵平之。八月,陞副都御史,巡按江西作) 》 —— [ 明 ] 王守仁
- 《 夢與抑之昆季語湛崔皆在焉覺而有感因記以詩三首 其一 (赴謫詩。正德丁卯年赴謫貴陽龍場驛作) 》 —— [ 明 ] 王守仁
- 《 寓海鹽資聖禪房 》 —— [ 明 ] 王守仁
- 《 又次李僉事素韻 》 —— [ 明 ] 王守仁
- 《 白雲 》 —— [ 明 ] 王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