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平峯山送人之吳

· 王恭
斗酒臨長驛,孤帆半夕陽。 花催離思急,柳引醉歌長。 楚樹兼雲遠,吳江到海蒼。 六平山下路,何日更持觴。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斗酒:鬥,古代盛酒的容器,這裏指一斗酒。
  • 長驛:長途的驛站。
  • 離思:離別的思念。
  • 柳引:柳枝輕拂,引導。
  • 楚樹:楚地的樹,泛指南方。
  • 吳江:吳地的江河。
  • 海蒼:海邊的蒼茫景色。
  • 六平山:山名,具體位置不詳。
  • 持觴:舉杯飲酒。

翻譯

在長長的驛站前,我們舉起一斗酒相送,夕陽下,孤帆半隱半現。 花兒似乎催促着離別的思緒,急促而深切,柳枝輕拂,引導着長長的醉人歌聲。 楚地的樹木與雲彩交織,顯得遙遠,吳地的江水流向蒼茫的大海。 六平山下的路,何時我們能再次舉杯相聚?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送別場景中的深情與不捨。詩中,「斗酒臨長驛,孤帆半夕陽」以夕陽和孤帆爲背景,營造出一種淒涼而美麗的離別氛圍。後句「花催離思急,柳引醉歌長」巧妙運用自然景物,表達了離別的急切和不捨。結尾的「六平山下路,何日更持觴」則寄託了對未來重逢的深切期盼。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離別的無限感慨。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