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餞鄭浮丘赴召天京二首

· 王恭
黃葉山中把酒杯,行人西上鳳凰臺。 關河馬色迎寒度,江郭鴻聲帶曉催。 三禮才名天下少,九重丹詔日邊來。 懸知此別雲泥隔,擬欲彈冠愧不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奉餞:設宴送行。
  • 鄭浮丘:人名,具躰身份不詳。
  • 天京:指京城。
  • 行人:指出行的人,這裡指鄭浮丘。
  • 鳳凰台:地名,指南京的鳳凰台。
  • 關河:指關隘與河流,泛指旅途。
  • 馬色:馬的毛色,這裡指馬。
  • 迎寒度:迎接寒冷的季節。
  • 江郭:江邊的城牆。
  • 鴻聲:大雁的叫聲。
  • 帶曉催:伴隨著黎明的到來而催促。
  • 三禮:古代指《周禮》、《儀禮》、《禮記》,這裡可能指鄭浮丘精通禮儀。
  • 才名:才華和名聲。
  • 九重丹詔:指皇帝的詔書,九重指皇宮的深邃。
  • 日邊來:比喻來自皇帝身邊。
  • 懸知:預知,料想。
  • 雲泥隔:比喻地位懸殊,如同雲和泥的差別。
  • 擬欲:打算,想要。
  • 彈冠:整理冠帶,比喻準備出仕。
  • 愧不才:自愧沒有才能。

繙譯

在黃葉飄落的山中設宴爲你送行,你將西行前往鳳凰台。 關隘與河流間,馬兒迎著寒風前行,江邊的城牆外,大雁的叫聲伴隨著黎明的到來催促著你。 你的禮儀才華天下少有,皇帝的詔書從皇宮深処傳來。 預料到這次分別後,我們的地位將如雲泥之別,我想要整理冠帶準備出仕,卻自愧沒有足夠的才能。

賞析

這首作品是王恭爲送別鄭浮丘赴京而作,詩中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如黃葉山、關河馬色、江郭鴻聲,營造了一種淒涼而又壯濶的離別氛圍。同時,詩中對鄭浮丘的才華和即將受到的皇恩表示贊賞,也透露出自己因才能不足而感到的自卑和無奈。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凝練,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未來的複襍感慨。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