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潘元潤至

· 王恭
金沙堤上見潘安,自愧林居尚鶡冠。 明月青山應久別,黃花綠酒又同歡。 空洲日暮孤鴻斷,岐路霜飛遠樹寒。 明到龍江重回首,別離渾是夢中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鶡冠(hé guān):古代一種用鶡鳥羽毛裝飾的帽子,多爲隱士所戴。
  • 岐路:分岔的道路。

翻譯

在金沙堤上遇見了潘安,我自愧住在林中還戴着隱士的鶡冠。 明亮的月光和青山應該很久不見了,黃色的花朵和綠酒又讓我們一同歡慶。 空曠的洲上日暮時分孤鴻斷絕,分岔的道路上霜降使得遠處的樹木顯得寒冷。 明天到了龍江再次回首,別離的情景彷彿是在夢中看到的。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在金沙堤上偶遇友人潘元潤的喜悅之情,以及對久別重逢的感慨。詩中通過「明月青山」、「黃花綠酒」等意象,描繪了重逢時的美好場景,而「空洲日暮孤鴻斷」、「岐路霜飛遠樹寒」則透露出離別的淒涼。最後兩句以「別離渾是夢中看」作結,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不捨和對重逢的珍惜,情感真摯動人。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