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蓮圖

橫塘西頭春水生,荷花落日照人明。 花深葉暗不辨人,有時葉底聞歌聲。 歌聲宛轉誰家女,自把雙橈擊蘭渚。 不愁擊渚濺紅裳,水中驚起雙鴛鴦。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橫塘:地名,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西南。
  • 西頭:西邊。
  • 春水生:春天水漲。
  • 照人明:照得人很明亮。
  • 花深葉暗:荷花茂盛,荷葉濃密。
  • 不辨人:看不清人。
  • 葉底:荷葉下面。
  • 歌聲:唱歌的聲音。
  • 宛轉:形容歌聲悠揚動聽。
  • 誰家女:哪家的女子。
  • 雙橈:雙槳。
  • 蘭渚:長滿蘭草的小洲。
  • 擊渚:划水。
  • 濺紅裳:濺溼了紅色的衣裳。
  • 雙鴛鴦:一對鴛鴦。

翻譯

橫塘西邊的春水漲起來了,荷花在落日的照耀下顯得格外明亮。荷花茂盛,荷葉濃密,讓人看不清裏面的人,有時在荷葉下面能聽到歌聲。那歌聲悠揚動聽,是哪家的女子在唱歌呢?她自己拿着雙槳在長滿蘭草的小洲上划水。她並不擔心划水會濺溼自己紅色的衣裳,因爲水中的驚起了一對鴛鴦,讓這場景更加生動有趣。

賞析

這首作品以春水、荷花、落日爲背景,描繪了一幅生動的採蓮圖。通過「花深葉暗不辨人」和「有時葉底聞歌聲」的描寫,營造出一種隱約而神祕的氛圍。後兩句「不愁擊渚濺紅裳,水中驚起雙鴛鴦」則巧妙地以鴛鴦的驚起,增添了畫面的動感和趣味性,同時也暗示了採蓮女子的活潑與不羈。整首詩語言清新,意境優美,充滿了江南水鄉的韻味。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因官至翰林待詔,私諡貞獻先生,故稱“文待詔”、“文貞獻”。爲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賢德而聘請他,文徵明託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爲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待詔。他不事權貴,尤不肯爲藩王、中官作畫,任官不久便辭官歸鄉。留有《甫田集》。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爲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其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並稱“吳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