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

五月雨晴梅子肥,杏花吹盡燕飛飛。 時光已到青團扇,士女新裁白苧衣。 黃鳥故能供寂寞,綠陰何必減芳菲。 子云自得幽居樂,不恨門前轍跡稀。
拼音

所属合集

#梅子 #五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梅子肥:指梅子成熟,果實飽滿。
  • 青團扇:指用青竹或青草編織的扇子,夏天用來扇風。
  • 白苧衣:用苧麻織成的白色衣服,夏天穿着涼爽。
  • 黃鳥:黃鶯,一種鳴聲悅耳的鳥。
  • 幽居:隱居,指遠離塵囂的居住環境。
  • 轍跡:車輪碾過的痕跡,比喻訪客的足跡。

翻譯

五月天,雨過天晴,梅子成熟飽滿,杏花已經凋謝,燕子在空中飛翔。 時光已經到了使用青團扇的季節,年輕男女們新裁製了白色的苧麻衣裳。 黃鶯的鳴叫能慰藉寂寞,綠樹的陰涼並不比花香遜色。 子云享受着隱居的樂趣,並不遺憾門前訪客稀少。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五月雨後天晴的自然景象和人們的生活狀態。詩中「梅子肥」、「杏花吹盡」生動地表現了季節的變遷,而「青團扇」、「白苧衣」則反映了人們隨着季節變化,調整生活用品和服飾的習俗。後兩句通過「黃鳥」和「綠陰」的對比,表達了即使在寂寞中也能找到樂趣,而「幽居樂」和「轍跡稀」則體現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滿足和寧靜安逸的心境。整首詩語言清新,意境恬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以及對簡樸生活的嚮往。

註釋

  • 梅子肥: 梅子成熟飽滿。
  • 杏花吹盡: 杏花凋謝殆盡。
  • 燕飛飛: 燕子飛翔。
  • 青團扇: 青綠色的團扇,古代夏季用以納涼的扇子。
  • 士女: 男女,泛指人羣。
  • 白苧衣: 白色的苧麻布衣服。
  • 黃鳥: 黃鶯,春季常見的鳴禽。
  • 供寂寞: 填補寂寞,給寂靜增添生氣。
  • 綠陰: 樹蔭,綠色的遮陽。
  • 芳菲: 花朵的香氣和色彩。
  • 子云: 司馬相如的小名,此處借指文徵明自己。
  • 幽居樂: 清靜的隱居生活。
  • 轍跡稀: 往來車輛的痕跡少,形容門庭冷清。

翻譯

五月的雨後天空放晴,梅子已經熟透,杏花已凋零,只有燕子在空中飛舞。時令已至,人們手持着青翠的團扇驅趕暑熱,男女們也換上了輕薄的白苧新衣。黃鶯的歌聲爲這寂寞的季節增添了活力,雖然樹蔭下少了繁花,但綠意依舊盎然。我獨自享受着隱居的樂趣,不覺得門前車馬稀少有什麼遺憾。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初夏時節的景色,以細膩的筆觸展現了江南水鄉五月的風情。梅子肥美、杏花凋零、黃鳥鳴叫,構成了一幅生動的鄉村畫卷。詩人通過對季節變化和人們生活的描繪,表達了對閒適生活的滿足與享受,以及對清靜生活的嚮往。同時,"子云自得幽居樂"流露出詩人淡泊名利,超脫塵世的心境,即使門前車馬稀少,也不影響其內心的寧靜與快樂。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因官至翰林待詔,私諡貞獻先生,故稱“文待詔”、“文貞獻”。爲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賢德而聘請他,文徵明託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爲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待詔。他不事權貴,尤不肯爲藩王、中官作畫,任官不久便辭官歸鄉。留有《甫田集》。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爲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其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並稱“吳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