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門與方崑山思道

知子日已久,今朝始相識。 會面良不易,開心復何惜。 謝子亦好懷,超然與世隔。 平生抱肺肝,傾倒恐不亟。 愧我何所言,無以慰悃愊。 功名自古難,所忌更孤植。 文字費精神,戒之在無益。 六籍皆通道,貴乎知用力。 學而不知本,悠悠竟奚得。 原泉自不已,四海乃其宅。 日月本有明,容光盡生白。 斯道固難言,多言轉棼惑。 行行勿復語,願子崇明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胥門:古代蘇州城的一個城門,這裏可能指代蘇州或與蘇州有關的地方。
  • 方崑山: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鄉。
  • 思道:思考道理,這裏可能指方崑山對道理的思考或追求。
  • 悃愊(kǔn bì):誠懇,真摯。
  • 孤植:孤立無援。
  • 六籍: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
  • 原泉:源泉,比喻事物的根源。
  • 容光:指日月的光輝。
  • 棼惑(fén huò):紛亂,迷惑。

翻譯

我認識你已經很久了,直到今天才真正相識。 相見實在不容易,敞開心扉又有何可惜。 你也喜歡懷舊,超然物外與世隔絕。 我一生懷着真誠的心,恐怕傾訴得還不夠急切。 我感到慚愧,不知道該說什麼,無法安慰你的真摯。 功名自古難以追求,最忌諱的是孤立無援。 文字耗費精神,要警惕它帶來的無益。 六經都是通往大道的途徑,重要的是知道如何努力。 學習而不知道根本,悠悠歲月最終又能得到什麼。 源泉自然不會停止,四海之內都是它的家。 日月本來就有光輝,微小的縫隙也能照亮。 這個道理本來就難以言說,多說反而更加紛亂迷惑。 走吧,不要再說了,願你崇尚明德。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方崑山的深厚情誼和對學問追求的見解。詩中,詩人首先表達了對友人的長久認識和今日才得以相見的感慨,接着讚美了友人超然物外的品質,並表達了自己對友人真摯情感的傾訴。詩的後半部分,詩人提出了對功名、文字和學問的看法,強調了學問的根本和源泉的重要性,以及明德的崇高。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學問的深刻理解。

方獻夫

明廣東南海人,初名獻科,字叔賢,號西樵。弘治十八年進士。正德中授禮部主事,調吏部員外郎,旋從王守仁問學,謝病歸西樵山中,讀書十年。嘉靖初還朝,以議大禮稱帝意,驟進少詹事。累官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入閣輔政。持論和平,而輿論視爲奸邪,連被劾。又見帝恩威不測,三疏引疾歸。有《周易傳義約說》、《西樵遺稿》。 ► 2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