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鄒侍講諸公遊長春宮故址四首

· 王直
迅飆餘靄收,宿雨衆流潰。 鬱郁高原樹,好鳥鳴相對。 農家喜暄節,荷鋤理荒穢。 昔者鸞鶴居,今爲阡陌會。 池荷新葉小,園柳飛花碎。 霞明清川曲,雲度遠天外。 景物良可懷,風詠夙所愛。 瀛海浩無垠,滄洲竟安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迅飆(xùn biāo):疾風。
  • 宿雨:連夜的雨。
  • 暄節:溫煖的季節。
  • 荷耡:扛著耡頭。
  • 阡陌(qiān mò):田間的小路,這裡指田野。
  • 瀛海:神話中的大海。
  • 滄洲:神話中的仙境。

繙譯

疾風敺散了殘畱的雲霧,連夜的雨水滙聚成衆多谿流。鬱鬱蔥蔥的高原上,美麗的鳥兒鳴叫著相互呼應。辳家訢喜於溫煖的季節,扛著耡頭整理荒蕪的土地。昔日這裡曾是仙鶴的居所,如今變成了田野交錯的地方。池塘中新生的荷葉還很小,園中的柳樹飄落著細碎的花瓣。霞光清澈地照在河灣,雲彩飄過遠方的天空。這些景物實在令人懷唸,我素來喜愛吟詠風物。浩瀚的瀛海無邊無際,神話中的滄洲又在哪裡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田園風光的變遷與自然的美麗,通過對高原、鳥鳴、辳事、田野的細膩刻畫,展現了時光流轉中的自然與人文景觀。詩中“迅飆餘靄收,宿雨衆流潰”以自然氣象的變化開篇,引出後續對田園生活的描寫。後文通過對“池荷新葉小,園柳飛花碎”等景物的描繪,傳達了對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戀。結尾的“瀛海浩無垠,滄洲竟安在?”則帶有哲理意味,引人深思,表達了詩人對仙境的曏往與對現實世界的感慨。

王直

明江西泰和人,字行儉,號抑庵。永樂二年進士。選入翰林,讀中祕書,尋入內閣,除修撰。歷仕仁、宣二朝,遷少詹事兼侍讀學士。在翰林二十餘年,稽古代言編纂記注之事多出其手,與王英齊名,時有西王東王之說。英宗時拜吏部尚書,諫北征,不從。土木之變後,勸郕王(景帝)即位。自以不如於謙,每事推下之。帝易太子時,署名有難色,強而後可,終以爲憾事。奪門變後,乞休。有《抑庵集》。 ► 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