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素軒爲張伯和賦
圭組豈不貴,藜藿豈不飢。
達士順流坎,道在隨所宜。
回也一瓢飲,禹稷恆憂時。
傅巖亦何卑,莘野寧久微。
夫子尚名教,遁世不見知。
遺身衡門下,守素無外馳。
大道且囊括,時來將有爲。
非徒野鹿性,偃蹇如摽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圭組(guī zǔ):古代貴族的玉佩,這裏指貴族的身份和地位。
- 藜藿(lí huò):指粗劣的食物,比喻貧困的生活。
- 達士:通達事理的人。
- 流坎:指順應時勢,隨遇而安。
- 回也:指孔子弟子顏回。
- 禹稷:古代的賢君,禹治水,稷教民種植,這裏指憂國憂民。
- 傅巖:古代傳說中的隱士,這裏指隱居的地方。
- 莘野:古代地名,這裏指偏遠的地方。
- 寧久微:難道會永遠微不足道嗎?
- 名教:指儒家的教義和道德規範。
- 遁世:隱居避世。
- 遺身:遺棄世俗的生活。
- 衡門:指簡陋的住所。
- 守素:保持樸素的生活態度。
- 囊括:包含,這裏指掌握大道。
- 時來:時機到來。
- 有爲:有所作爲。
- 野鹿性:比喻野性難馴,不受拘束。
- 偃蹇(yǎn jiǎn):高聳挺立的樣子。
- 摽枝:高聳的樹枝。
翻譯
貴族的身份難道不貴重嗎?粗劣的食物難道不飢餓嗎?通達事理的人順應時勢,隨遇而安,道義在於順應自然。顏回雖然只有一瓢水喝,禹稷卻總是憂國憂民。傅巖雖然卑微,莘野難道會永遠微不足道嗎?夫子崇尚儒家的教義,隱居避世而不爲人知。他遺棄世俗的生活,住在簡陋的住所裏,保持樸素的生活態度,不受外界誘惑。大道包含一切,時機到來時將有所作爲。他不僅僅是野性難馴,像高聳的樹枝一樣挺立不屈。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貴族與貧民的生活,表達了達士順應自然、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詩中提到顏回、禹稷等歷史人物,強調了憂國憂民的精神。同時,通過對傅巖、莘野的描述,暗示了隱居生活並非永遠微不足道,時機到來時仍可有所作爲。最後,詩人以野鹿性和高聳的樹枝比喻達士的不屈不撓和獨立精神,展現了其高尚的品格和堅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