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建安朱氏杏林雲隱圖

· 王恭
君不見廬山岑,董仙在時花滿林。身騎白鹿忽飛去,江海寥寥千古心。 君今種杏知何所,解向青山作茅薴。雲中澆酒祀岐黃,林下還丹結龍虎。 羨君有道不羞貧,賣藥無錢常與人。抱琴出谷迷行屐,散帙臨流醉角巾。 武陽山水多奇處,金鰲蒼蒼但煙樹。雞犬長鳴石上苔,漁樵未識鬆邊路。 自是先賢六代孫,布衣不到五侯門。相逢又欲還山去,他日思君愁斷猿。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廬山岑(cén):廬山的高峯。
  • 董仙:指東漢時期的董奉,傳說中的仙人,曾在廬山種杏。
  • 江海寥寥:形容江海空曠,人跡罕至。
  • 茅薴(máo zhù):茅草和苧麻,這裏指用茅草和苧麻搭建的簡陋住所。
  • 岐黃:指古代醫學家岐伯和黃帝,後泛指醫學。
  • 還丹:道家煉製的丹藥,傳說能使人長生不老。
  • 龍虎:道家煉丹術語,指煉丹過程中的兩種重要元素。
  • 行屐(xíng jī):行走時穿的木屐。
  • 角巾:古代隱士常戴的一種頭巾。
  • 金鰲(jīn áo):傳說中的神龜,這裏可能指地名或山名。
  • 五侯門:指權貴之家。

翻譯

你可曾見過廬山的高峯,董仙在世時,那裏花開滿林。他騎着白鹿飛昇而去,江海之間,留下了千古不變的心意。

你現在種杏的地方在哪裏呢?想必是在青山之下,用茅草和苧麻搭建的簡陋住所。你在雲中澆酒祭拜醫學的始祖岐伯和黃帝,在林下煉製丹藥,結成了龍虎之丹。

我羨慕你有道而不以貧窮爲恥,無錢賣藥時,你常常無償贈予他人。你抱着琴走出山谷,迷失在行走的木屐中,散開書籍,臨流而醉,頭戴角巾。

武陽的山水有許多奇妙之處,金鰲山蒼蒼,只有煙霧和樹木。雞犬在石上長鳴,漁樵不識鬆邊的路。

你自是先賢的第六代子孫,卻從未踏入權貴之家。相逢之後,你又將歸隱山林,他日思念你時,恐怕要愁斷猿聲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隱士的生活和情懷,通過對廬山、杏林、煉丹等意象的描繪,展現了隱士超脫世俗、追求道義的精神境界。詩中「君不見廬山岑,董仙在時花滿林」等句,以廬山和董仙的傳說爲背景,引出隱士的高潔志向。後文通過對隱士種杏、煉丹、賣藥等生活的描寫,進一步體現了其淡泊名利、樂於助人的品質。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隱士生活的嚮往和對高尚品格的讚美。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